问题官员入皖是“祸”还是“福”?
在敬亭论坛上,笔者读完《三鹿事件两名官员被处分前调往异地任职》一文后才知道,今年3月被中纪委监察部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的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于去年底就已调任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一职。
读了这则新闻,笔者本不应该感到有什么奇怪和意外的,因为,问题官员在短期内复出,在中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问题官员入皖,这还是首页次,所以,笔者对此才会有一点点的惊奇。
笔者知道,鲍俊凯入皖并非安徽人的意愿,是上级组织的意思,因为,鲍俊凯所任职的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并非安徽省的“部、委、办局”,它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在安徽的正厅级直属机构。换句话说,是中央国家机关的派出机构。虽是行使国家职能部门的权力,但是他行使的权力所覆盖的范围,毫无疑问就是安徽省的“出入境”。
在百度,笔者查到了一则关于《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鲍俊凯来阜调研》的新闻。新闻中,作者用了不少的笔墨,描述了鲍俊凯在阜调研的场景。现摘录一点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3月1日,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鲍俊凯来阜,对我市出口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进行调研。副市长胡明莹陪同。
调研过程中,鲍俊凯一行听取了我市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汇报,并先后来到颍泉区和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调研。鲍俊凯说,作为出口企业,要抓住有利机遇期,加强卫生监管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严格按照国际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鲍俊凯指出,检验检疫部门只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产品的质量关键是靠企业自身通过加强基地监管和批次检测进行把关。省检验检疫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也应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利益引导,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保证每一个生产环节不出问题。
胡明莹要求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理,通过利益引导,逐步引导原料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进一步稳定现有市场,开发更多新产品,拓展产品附加值,把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出阜阳的农产品品牌”。
其实,人们对安徽阜阳是非常熟悉的,因这里曾发生过“大头娃娃”的奶粉事件。在食品问题上,可以说,安徽阜阳无论是显形的还是隐形的,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安徽阜阳食品安全也是任重道远的!
然而,鲍俊凯来皖后,其工作的作风似乎并没有多少什么改进,因为他到阜阳调研不是“听取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汇报”,就是在副市长胡明莹陪同下,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看看。试问,这样的调研,鲍俊凯的做法与他在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当副司长时又有何区别?也就是说,鲍俊凯在质检总局任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司长时,也是这样的工作作风,也就是因为他是这样的工作作风,才让中国发生了“三鹿事件”,让中国的奶制品企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当然,有人会不同意笔者的说法,因为,鲍俊凯当时还只是个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副司长,他的上面还有司长,责任又岂能都归于他呢?话虽这么说,但作为分管食品生产监管司的副司长,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就是不在正职上,食品安全出了问题,与其的工作作风怎能无关呢?他又怎能推卸得了责任呢?
所以,尽管鲍俊凯来皖,是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任职,但是,他所行使的权力与安徽的出入境“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是息息相关。也就说的,他的权用得好不好,对不对,严不严,都会影响安徽省的出入境“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因此笔者也担心,像鲍俊凯这样的问题官员来皖后,如果其工作作风与过去一样不变,那么,这对安徽人来说是个祸害;如果其吸取过去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那么,这对安徽人来说又是个福份。
那问题官员鲍俊凯来皖后,对安徽人来说,究竟是祸还是福呢?笔者以为,安徽人除了拭目以待外,是别无它法的,祸福如何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