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变公务员能治“教育病”?


 

教师变公务员能治“教育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做客人民网,在访谈中表示,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实现教师资源合理分配。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服务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实行教师城乡轮换制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素质。(人民网)
初看朱校长的建议似乎很有道理,因为,让教师变成公务员后,教师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样,就能实现教育公平,就可以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贫困地区服务了,教师资源也就能合理分配了。但是,如果我们对此建议进行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却又会发现,即便将教师变成了公务员,也一样解决不了“教育不公平、教师资源不能合理分配、农村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因为,“教育不公平”等问题的形成根本就不是教师身份造成的,而是不依法办事造成的。
大家知道,1994年1月1日,国家就实施了《教师法》。当时,国家出台此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得如何呢?不用笔者多说人们也知道,教育上问题一大堆。不要说教育不公平,就是有〈教师法〉保护,教师最基本的工资待遇都难以保障、落实,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不满;有的地方的教师甚至以罢课的方式来抗议。试想,连教师待遇问题都解决不好,我们还谈什么教育公平、教师资源不合理分配、农村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呢?
就拿教师工资和其他的福利来说吧,这些都是参照公务员来的,是有法律要求的,受法律保护的。而现在到好,我们的政府在实行教师待遇时,不是依法办事,而是有法不依。试问?在这样的不公环境下,哪位教师愿意到艰苦的农村去任教?又有哪位教师安心在农村任教?长此以往,教育怎会公平?教师资源怎会合理分配?
所以,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只要我们的政府都能依法办事,教师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只要教师没问题了,教育公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由此可见,朱校长提出的教师变成公务员的设想,不仅不能治疗“教育病”,而且还有多此一举之嫌呢。这一点,只要我们看看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也就不难得出这一结论了。
众所周知,如今的乡镇干部都是公务员,如果按朱校长的思维,乡镇干部应该安心乡镇工作,不该发生“走读”现象。可事实呢?如今的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相当严重,已影响到乡镇的正常工作,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如果我们从乡镇干部的“走读”,再推想到乡镇教师,他们的工作会是啥样的呢?不难想像,倘若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改,我们整个用人体制不改,就是将教师变成了公务员,他们也一样会成为“走读教师”,与“走读”的乡镇干部无异,教育不公一样无法解决。
如此想来,教师变公务员,是治不好“教育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