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实时记录
胡志猛评课:
提倡主题性研究,结合少队、科技,至少一个主题。研究性学习是像阎老师和杨老师那样的课,赵老师有优势,可以把科技与我们的研究结合,但不能刚开始就换下一个了,要认识到这个课程是什么样的。上学期郭老师和阎老师开展的好。
要形成教材,每年级一套教材,要固定。
高静:我们开发教材还很欠缺。
胡:我们解读教材还不行,别说编教材。兴隆小学的综合教材注重知识。
高:去书店找综合教材,3-6年级想备一套,内容很丰富,想借鉴一下,我们有能力也出书。
胡:我们要把做过的、成型的经验拿出来,咱们要把一个活动作透,不能刚动脑就换了,要抓住主题作透,综合兼职老师多能搞好教材,要制定各年级目标,如三年级搜集信息、观察事物能力,别的可以抛开。综合课不是注重知识获得,只要体会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得结论。要注重过程、方法、手段,帮助解决问题,不要关注得到什么。
高:我们反思也写,教研组挤占了,书面交流也有。
胡:有人错认为融入很多就是综合,主体和问题发动孩子分析、解决、得出结论。主题与科技配合也行。
高:可以把科技结合,研究深透,能形成小组去做。
郭玲:人民币一课课以上综合么?
胡:如果只停留在认识上就是综合课。
高:很难把握。交通标志很难界定。
胡:交通标识设计位置、作用、架设。
高:咱扎实高教研,慢慢趟路子。
姜兰:定能力、培养目标,1、2个成型主题弄出来,急缺。交流分工合作,明确怎分工,分工能力重点指导,你为什么这样分工?
胡:指导课光为孩子做的,必须上采访课,怎记录?怎提问?怎制定计划?
要对全区指导作用大
高:不接触了解学生不行,你们高度高,我们的采访能力要逐渐提高。
胡:采访计划、礼貌用语、提三个问题,能力目标分析,分几课时完成?通过几年级培养?怎分工?怎分组?怎对比?怎得出结论?
二、会后感受与思考总结
评课后的感受:
1、 至少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要扎实搞好。
2、 分析学生年龄,制定可行性操作计划。
3、 在过程、方法、手段,帮助解决问题上做出精彩。
4、 调查孩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老师怎样进行引领。
5、 最初的分工是谁可以做主力,谁来配合;之后才能决定配合的人谁去做什么方面的工作。
6、 有能力主持的就主持,没能力主持的就去配合。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学习,关键是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工作过程与工作效率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