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媒体,采用新颖的“数字报纸”理念,结合了将传统报纸直观、便捷、可读性强的特长与互联网数字化生产、存储、分享、互动的优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受到读者欢迎。
手机报作为报业数字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月18日发布《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在此次调查中,手机报用户普及率达到39.6%,超过手机小说、手机视频等业务。
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率先推出彩信版手机报后,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全国已百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的发展还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手机报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赢利模式
从目前手机报的实践看,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
一是订阅费,这是手机报最原始的盈利方式。现在看来收益是很微弱的。因为不管是彩信订阅还是WAP浏览费,数额都很少,还要和移动运营商进行二次分配。
二是手机广告,手机广告的到达率高,几乎为100%,这个到达率是其他媒介望尘莫及的。从这个角度看,手机广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促销手段。手机广告具有强迫性,这也是进行广告传播有利的一个特质。另外手机广告和网络广告一样,可以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等。这也是传统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广告的存储率也要大大高于其他媒体广告。广告是传统纸质媒介的支柱性经济来源。同样,广告也能够成为手机报的较好的一个盈利点。
三是增值服务,例如,可以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制定各种音乐或者图,在“焦点新闻”的后面可以附带新闻人物图片的下载功能;“娱乐新闻”后面可以附带歌手的铃声下载,明星的图片下载等等;“体育新闻”后面可以附加体育明星的图片下载。
媒介特征
1、更强化了时效性,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
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报编辑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2、提高了互动性,真正实现了传播流程的反馈。
传统媒体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而手机报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手机报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最快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得到自己最想获取的新闻。通过互动反馈,每位用户可以实现新闻定制,手机报编辑可以将用户最需要看到的新闻发送过来,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3、手机报的多媒体优势。
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缺点不足
手机报有优点,也存在劣势,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具体地讲,存在以下问题。
1、手机报用户是手机报产业价值链的最末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内容与信息的最终接收者。用户体验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机报的推广,手机屏幕与电脑相比天生弱小,如何提升手机的展现率成为手机报发展的一大障碍。
2、手机报的容量在1000字加七张图片左右,全网彩信大小50K是极限,这就是它不可能代替传统报纸的一个重要原因,晚报的一个版比整个手机报的展现率要大得多。
3、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手机终端配置往往限制手机报接受,不是所有终端都支持这么大的彩信。
4、阅读习惯的影响。
据了解,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
目前手机报业务存在的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报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并可以实现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手机报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必然会从平面、静态的图片文字转变为涵盖视频、音频、动漫等动态互动的多媒体。
发展前景
1、内容上,从拷贝传统媒体到探索新的报道方式
目前的手机报,原创性的内容并不多,大多还是对所依靠的传统纸媒的内容拷贝。从长远看,手机报应结合自身媒介特点和受众定位,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内容报道。
2、赢利模式上,从依靠用户定阅收费到依靠广告收费
从目前看,由于市场运作手段不成熟,手机报基本上采取了依靠收取订阅费的模式来赢利。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由于定费高而造成一些有意者望而却步。现在一些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赢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协调好新闻和广告的空间比例和时间比例,不然会对手机报用户产生排斥。
3、媒介生态上,从占领市场到互利共存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经过竞争、协调和融合所形成的“和谐”的媒介生态,如今面临着被手机报打破的态势。手机报作为新生媒介,必然要有一个向传统媒介争夺吸引力和市场的过程。但是,正当的竞争是促进各种媒介共同发展的前提。正如在互联网冲击下,报纸走向了深度,广播强化了快捷,而电视强化视觉冲击一样,手机报的出现,也会促使各种媒介强化自身特点,走向互利共存。
目前,虽然手机报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它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制度的完善,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手机报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文/郭涛,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媒体专家)
手机报崛起的"第五媒体"
评论
编辑推荐
2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