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陈国民宣州区水阳镇人,初中文化。2004年成立宣城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学繁育基地;2008年成立龙虾销售“合作社”;2008年陈国民被安徽省评为致富带头人;2008年宣城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学繁育基地被宣城市评为市级双十佳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陈国民与他的龙虾
说起陈国民可能有很多人不晓得,因为他名不见经传,所以,不认识他实属正常。但是,如果提起龙虾,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因为,作为美味佳肴的龙虾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多年,现都离不开人们的餐桌了。其实,我也是昨天才认识这位“龙虾繁殖能手”陈国民的。
昨天,区水产局的朋友在电话里对我说:“五星乡的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学繁育基地值得一看”。朋友还说:“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学繁育基地是安徽省大型专业化龙虾种苗繁育基地之一,这里繁育的虾苗及龙虾都销往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供不应求啊”。我问朋友:“旺隆8号龙虾种苗繁育基地有多大”?朋友对我说:“一会儿我们一起去实地考察一下如何”?听朋友如此说,我欣喜万分,好奇心似乎也更加强烈了,因为马上就要见到从未谋面的龙虾繁育基地了。
下午3点半左右,来了辆黑色轿车。车上下来个人,朋友介绍说,他就是陈国民。在与陈国民手握的同时,我也打量起眼前这位“能手”来。“哇!这么年青就干出了一番事业,真是了不起唉”!我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可没有放松。“你今年可有30”?我问,他说:“都33了”。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由得敬佩起眼前这位“龙虾繁殖能手”陈国民来。
在车上,陈国民向我介绍,他的龙虾繁育基地有210亩,如果加上一百多家合作社员和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江西等地的加盟户,养殖面积达5000多亩。
很快的,我们的车已驶出了城,向五星乡进发。我们在车上的话题也离不开他的龙虾繁育基地。陈国民告诉我们,他是水阳人,17岁初中毕业后当过学徒、开过出租车、开过装潢店、开过饭店,在市场上闯荡了十几年,直到28岁才开始养龙虾。五星乡的路况很好,8公里的路感觉近在咫尺。陈国民在土路上停好了车,指着不远处的“河”对我们说:“那就是我的龙虾繁育基地”。我们一行五人就沿着他指的土路走过去……
在基地,我们看到了一块连着一块的养虾池,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十分壮观。我也不知道这些养虾池有多少块,只看到池与池是被中间一条窄小的塘埂隔开的。在这些养虾池里,还有很多水草。陈国民告诉我们,龙虾就生长在这些水草中间。接着,他拿过一个网兜,在水草中捞了一把,我过去一看,网兜里已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龙虾,大的与市场上卖的差不多,小的连一公分长都不到。陈国民指着这些小龙虾说:“这就是虾苗,我繁殖的就是这个东西”。看着这一个个懒洋洋的龙虾,我好奇地问陈国民:“你是怎么与龙虾结下不解之缘的”。听我问起养龙虾的事,陈国民显得有点兴奋,于是打开了话闸,引出了他那鲜为人知的“龙虾缘”来。
养虾之苦
陈国民告诉我,他养龙虾的灵感来自于爱人爱吃龙虾。刚刚成家不久的陈国民与大多数男人一样,特别疼爱妻子,所以,他也承担起家庭买菜的义务。龙虾季节来临了,陈国民深知妻子爱吃龙虾,就隔三差五地在市场上买回一些,以投妻之所好。然令陈国民没想到的是,这龙虾的价格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价,原来四元多一斤的龙虾,没几天就成了五元多了,龙虾还是市场上的紧俏产品呢。在生意场上闯荡多年的陈国民意识到,这龙虾里有“商机”,而且还是个不小的商机。于是他把想法告诉了爱人及父母,在他们的支持下,陈国民开始了他的新营生——养龙虾。
陈国民心里很清楚,养龙虾是门“技术活”,虽然自己出生于水乡水阳镇,尽管小镇上也不乏养鱼、养螃蟹之人,但是自17岁出来闯荡后,自己对水产养殖早就是个“门外汉”,更何况水阳还没有“养龙虾”的先例,养龙虾无疑就是个敢“吃螃蟹”的人。所以陈国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养虾”的技术问题。
陈国民是个敢于冒险有闯劲的年青人。他说:“养龙虾技术不是难题,真正的难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认定的目标在困难前面夭折”。有了这样的决心后,陈国民开始了他的“西天取经”。 于是,他走访了盱眙、湖北、合肥等地,找养殖户了解养龙虾的技术。历时两个多月的取经,他花去了几万元的“学费”,学到了一些“似懂非懂”的技术。2004年陈国民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筹资30多万元,在宣州区五星乡租用了210亩土地,拿出20亩土地挖成养虾池,买进2000多斤种虾,进行龙虾养殖试验。令陈国民没想到的是2000多斤种虾下的幼虾都不翼而飞了,养了一年的龙虾,养虾池里还是那些种虾。陈国民第一次养虾就遭到失败的打击,但他并不灰心。逆境中的陈国民到处找原因,还请来区水产局的技术员“诊治”,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小虾苗都是被小鱼吃掉的,由于第一次灌水把关不严,小鱼和鱼卵趁机进入养虾池内。这一年,陈国民亏损了近5万元。
养虾之甜
找到了失败原因之后的陈国民又踌躇满志起来,他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第二轮试验。这一次他用上了“清塘灵”,让养虾池里的小鱼和鱼卵个个都去见“阎王”。科学技术确实是第一生产力,陈国民这一次放下的2000多斤种虾,在“清塘灵”的保护下,只只“儿孙满堂”,个个“肥头大耳”,这一年,陈国民光卖成虾就赚了5、6万元。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国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不过陈国民告诉我,卖成虾赚钱只是他养虾中尝到的一个小小的甜头,而真正的甜头是他的虾苗“活蹦乱跳”,村里的大大小小养殖户向他求购虾苗,繁殖虾苗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时,才是最大的甜头。
陈国民介绍说,他的虾苗出来后供不应求,20亩养虾池所养的虾苗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过当时,陈国民已感时机已成熟,扩大虾苗繁殖是时不我待了。于是,他把原来养螃蟹的所以土地都挖成了养虾池,这样,一个占地210亩的“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研繁育基地”在宣州区五星乡横空出世。由此,陈国民的“龙虾种苗繁育”也进入了它的崭新时期。
养虾之喜
陈国民非常感慨地对我说:“我是个幸运之人,幸运就幸运在我的事业能依靠网络发展”。确实,网络让陈国民的“龙虾种苗销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建立“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研繁育基地”之初,陈国民还在担心自己的虾苗销售。因为他知道,当地的大大小小养殖户不过百来家,用不了210亩繁殖的虾苗。那么,多下来的虾苗当如何卖呢?这便成了陈国民的烦心事。不过聪明的陈国民很快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在《中国龙虾网》上发现,上网购买虾苗的人很多。这一发现,陈国民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兴奋,更有了“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2007年,陈国民请人制作了网站,取名为:“宣城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研繁育基地”。
在网上,陈国民坚持以诚信为本,重合同、守信用,坚持服务至上,送货上门的原则,努力让客户获得最好的服务。2006年,陈国民的虾苗订单只有几千斤,到了2007年,由于开通了网上销售,订单突破四万斤,产品销售也走出了本地,走向了湖北、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去年,陈国民的虾苗销售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达八万多斤,年收入超60万元。如今的陈国民对网络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听我问起网络销售时,他喜形于色,不无高兴地说:“网络好,网络让我们走进了好时代!”
养虾之乐
陈国民开始并没有办“合作社”的念头,只是通过网上销售,发现订购成虾的客户很多,量也很大,这才改变了自己光做“繁殖”单一生意的理念。他想,自己既搞繁殖,又养成虾,力量肯定有限,如果把当地的大大小小养殖户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问题不就得到解决了吗?这样,既可解决养殖户成虾销路问题,还能让自己的“蛋糕”越做越大。
心动不如行动,陈国民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去年9月,他组织的龙虾销售合作社正式成立,会员一百多家;另外,由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江西等地客户的加入成为合作社的加盟户,养殖面积空前高涨,达到了5000多亩。由是,陈国民的“宣城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研繁育基地”也便成了安徽省大型专业化龙虾种苗繁育基地之一,不仅有自己的合作社,而且还把触角伸到了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江西等地,结成了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龙虾销售网络”。
我问陈国民;“你把技术都教给了养殖户,不怕他们抢了你的生意?”听了我这么一问,陈国民大笑起来,他说:“养虾本来就要技术的,不教技术给养殖户,他们是养不好龙虾的。这个技术是公开的,如果有人掌握了,当然可以像我一样搞“繁殖”。如今国内的龙虾市场很大,正希望有更多的“繁殖”户涌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果真是这样,大家都能靠养虾致富,岂不是正好符合了先富带后富的致富理念?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嘛。听陈国民如此之说,看得出他创办“合作社”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因为他知道,自己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就是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大事业。
今年,陈国民的“蛋糕”又有了新发展,他与浙江诸暨签下了合同,准备投资200多亩水面,以扩大自己的业务。这一做法也预示着陈国民及其宣城旺隆8号龙虾种苗科研繁育基地,正以春意盎然的态势向前迈进,迈向全国!
陈国民与他的龙虾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