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企业治理的话题,会非常多,正如韩和元博士的新书《告别恐慌——经济兴衰的秘密与危机的出路》所提出的哲学与经济看法一样,企业治理不管是专家或者学者所提出的关注人本的治理之路,还是关注事态本身的IT治理之路都是科学的。总的说来,IT治理的工作范围是在操作层面的,这是一种可操作,或者操作性很强的模型方式,可以给予那些追求卓越的企业以及企业管理者作为参考的。它不是一种定式,而只是一种模型方式。常见到很多企业,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成立了很多类似决策委员会这样的机构,笔者一直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很不科学的,在笔者看来,凡是决策,一定是必须具备独断专行的特点,不能进行民主。凡是高级管理,必定是站在某个特殊的角度,也仅仅在唯一的角度进行行动方向的决断。只要在操作层面完全保证了事务的控制手段(IT治理模型),就应该在决策的最顶级处具有完全独立意识,这是最合理的搭配方式。
所以,《IT治理》在讲解IT治理模型的时候,也顺便给大家推荐了一个民主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全面项目管理平台。笔者必须强调的是,作为高成熟度管理的企业,一定是在操作层面越来越走向这样的方式,但是对于最上级的管理行为,却一定必须更加的强调独立的意志,不然,企业一定是混乱的。项目管理中心,虽然担当了相当重要的决策职能,但它永远都是工作在操作层面的。企业的执行官具备在其职权范围内的所有权利,强调其意志。一般来说,关注人本的治理方法,企业的管理者更多的是以经理或者总经理的方式出现的,因为他们的定义就是经营与管理,潜在的含义是指其是一种“代理”关系。而在全面项目管理的治理模型下,企业的管理者更多的是执行官方式,他们既为公司服务,也为自己服务。
追求卓越的企业与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治理的时候成立决策委员会,最后其一定会发现,这样的机构要么只能是一个虚机构,要么它就将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是站在多方位对事物进行评判的,但决策我们永远只是保证唯一的方位,世界上不存在全方位的解决办法,每个人站的立场与角度不同,其厉害冲突点就不一样,企业只能有唯一的方向确定者。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受到全世界的人们津津乐道,其原因一定是因为他们的富有,这是唯一的原因。如果他们不是这样富有,那么他们的软件系统以及投资理念,将不名一文。但是,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他们的成功一定是依赖了他们的理念与他们的运作模型,没有这些,他们不可能富有。《IT治理》这样的模型,也是这样,只有企业受益于此,并且诞生了一个可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时,这样的模型才会真正走向成熟。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很悲观。而我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个让企业资产沉淀、战略调整、资本运作、练兵休整的好时机,没有更好的时机了。中国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期,的确现在开始步入调整期,这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就中国经济环境,我们因为一直都是靠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个马车,所以其隐患巨大,这样的方式,曾经让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最大的机会主义市场。也正因为机会主义市场是市场的主旋律,所以,让企业无暇顾及或者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全力关注自己的内控管理问题,追求市场机会以及占领资源是企业的战略重点。而今天,当我们看到我们必须从机会主义市场发展模型,向市场经济发展模型转变的时候,企业内控管理就自然的成为或者必定成为企业的战略重点。
《IT治理》讲解的就是内控管理方法的书。从治理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管理成熟度的模型,以一个CIO的眼光来看企业的内控治理应该如何去进行操作。IT治理模型,将是新兴的市场现象中超越对手的最好武器,不管其是否选择全面项目管理这样的治理方式。在中国从机会主义市场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具有良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将远远超越对手,成为整合别人进行管理输出的角色。新的时代已经给企业的管理者,信息化管理者,指定了方向。
在出版《IT治理》之时,很幸运的让我遇见了周国强先生,是周国强先生的专业与能力让这部带有专业性、有很多技术人员口水话的读物,变成一个严谨的、系统的、适合大多数人进行阅读与参考的书籍,没有国强先生,就没有这部《IT治理》。在此,也向对本书提供众多帮助的著名经济学家韩和元博士、崔长林主任,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张颖小姐,中国创业投资卫战胜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笔者
2009年3月18日 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