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和享受宋词中的精华


  我和汉文字缘之八
  

  曾有一阵时间痴迷在宋词世界里,虽没有像专业者或理论者那样对词人对词细心深究?选择性的阅读了一些名人名篇。印象最深的是文友之间为一首词争得互不服输?后请教老师才各自退让,对宋词之热爱各有所喜。偶看到网友之间交流宋词,略回忆,先一笑?与网友共赏。

  虞美人

  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先就词:初看,是写者用春花秋月和往事,借自然季节记忆过去?小楼和故国,借当时的居住回忆曾经的祖国;雕栏玉砌和朱颜改,问君愁和向东流,是写者把过去和现在的居住比较,心里觉得有改?自问、友问、他问,历史问、社会问、文化问,还可以说有他父母和长辈问,内心只能像水流?

  细阅词:何时了用的妙!人对春和秋的岁月能怎样?知多少用得奇!人对自己的经历只有在心里?又东风是自然现象?有何不是能无奈的美好的青春年华?不堪回首月明中与故国真是绝?明月能回首,故国能不堪?应犹在是心里的祖国?只是颜色改了?任何文人对时间、青春,有谁不愁?只能和巧妙的,也有无奈?恰似一江春水,有子在川江曰:逝者如斯夫之感之叹之惜?特别是用词牌虞美人,男人,有职有权的男人,谁不爱江山谁爱美人;何况帝王有后宫佳丽上千,将相有妻妾成群。

  和文友一说,有说认可认同,有说是一首爱国之情词;有讲表面上、有讲借景借物和自然现象很具体;不分上下时,有建议去请老师。

  老师虽居高临下,还算公平公正:就词可以用爱国理解?虞美人是词牌,词牌有格律韵平仄,与爱江山爱美人无关,只是巧用;从李煜是亡国之君,虽亡国仍享受囚君之奢侈,他爱写词便用文字借词的艺术文体记录当时的心境心情;对这首词曾在文学理论上讨论或争议过,基本偏向不是你们争论的爱国范围,是亡国者的回忆?有萌芽回到从前的豪华生活;有专业专心者说他因这首词而死,至今能留下,有警示亡国者不要有非份之想?否则会遭同样下场。  

  顺便在这里说说词的写者。有从相关资料和网上求证综合,与文友分享:

  李煜,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也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他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在位时间(961-975)。

  李煜从个人本质或素质、水平、才能上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这些给后人是一个优秀的文人。

  他在皇帝的位子上,没有皇帝特别是没有历代文武双全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添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从这些,一国的君主,李煜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这应当肯定,但他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大的历史形势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事在人为,只要努力,任何事总会有起色。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就说明南唐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国家还是有很大实力的;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

  李煜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不北伐,但词的成就却很大。从他的父亲非常有才华,词也添得很好,是否有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的基础,使他的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切磋完了。

  总结李煜的词,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

  他成了囚徒,生活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他生日七月七日的七夕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从以上,是否有启示:每看书、文章、诗词先了解熟悉写者身份、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综合当时历史、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立体的客观公正,虽带有个人感情,大都会理解和接受。

  有了这些基础和基本功,无论是阅读和写文,都会有胸有成竹或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