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案出台了,面临的挑战什么呢?
凭着灵感,好像明天(3月23日)医改新方案真的要出台了!但愿如此! 准备今天博文的时候,网友给我发来热情洋溢的邮件,表达她对今天论坛的感想:大家对医改的热情未减,从你的文章中也可略见一斑,看出了医改方案出台前的那种紧张和激动的心情。从最初的思路提出,已近三年。当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之时,一切也许就水到渠成了。
中国新
的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即将全面的开展,这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应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样郑重其事地征求国人的意见,又这么郑重其事地以最高权力机关向世界宣布!我想这个文件至少应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因为在1997年的时候,就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那时将我国卫生事业定性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就从那时候提出了“发展社区卫生医疗”、“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等被重点提及,也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但是,时隔十年有余,我们依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有些方面还落后了。也证实因为这个种不理想的与经济实力不相称的局面,孕育了很多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今,中共中央下如此大的决心要办好人民群众最为切身的民生问题,应该是有信心的!医改,改善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的问题,事关全社会个部门的大事,如果没有你我他的参与,能做好吗?
在即将公布的医改总体方案马上要面世了,既然出来了,就要马上执行。按照公开的消息披露,随同总方案的14个配套方案(原来说是5个)也会同时公布。其实,大家关注的应该是配套文件!比如说《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这就是配套文件。每一个配套文件应该有总的原则和知道思想,然后是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方针是: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坚持维护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按照“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控制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同时要求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步。计划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改革中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充足、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大家一定是关心是政府将投入多少?投在哪里?今天,由《时代周报》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新医改中的国家与市场》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谈到8500亿元的投向问题。似乎公立医院没有多大的份额,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但是,我并不认为,将来,政府对各类公立医院的投入,都有非常利好的一面。陈竺部长也已经在不同的场合透露“投入的均衡”问题。因此,在政府投入方面即将成为这一轮医改的重头戏,政府在医改总的指导意见中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经济补偿政策。试图通过改进内部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达到比较低廉价格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好病的问题。因此,这个政策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估计不会有变化!
新方那要出台了,面临新的挑战又是什么呢?当然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除此之外,就是一、二、三、四、五,大家去想一想。其实,作为主管医政工作的我,我极度关心的是,将来的医改政策是否对促进医疗安全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不相适应。鉴于目前中国医疗体制的状况,新的政策对解决看病就医的基本问题之外,对提高医疗质量无疑是一个关注的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市场可以调整好的,如果要市场来调整,可能付出的成本或者代价会更高!我们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同的地区、相同的地区不同等级的医院之间的服务水平、质量水平与安全度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认为,在新医改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疗质量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是:
政策导向 政府投入 医疗定价 市场趋利 专业管理
这五大挑战,也许在新的医改方案中没有刚性地提出来,如果以“比较低廉价格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政策思维来指导我们的医改,将隐藏更大的危机!
本来,医改新方案出台应该庆贺一下,不应该这么扫兴。但是,冷静地分析,可能对我们的医改实施会有更大的好处!
(在等照片配文的时候,我在邮箱看到一份邮件。说的是我们国人要警惕美国华人的能源部长朱棣文上台后送给中国政府的一份“早餐”,读者切不可对号入座。原文如下)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刚上台的时候,北京弹冠相庆,喜形于色,以为华人当部长,必定会考虑中国利益。不过,朱棣文近日提出“碳关税”,已经为中美贸易预埋定时炸弹,北京却还沉浸在中美和谐的幻想之中,不能自拔。
朱棣文首先是华裔美国人,同时也是一个着名科学家,他以科学的严谨态度,正式对“碳关税”问题作出表态,并在美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说,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徵收“碳关税”,这将有助于公平竞争。
这无疑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穿上一层华丽的外衣。按照碳排放的计算法,中国大量产品将无法保持现有的对美价格优势,必然出现出口骤降局面。即使对于略有价格优势,能够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而言,由于“碳关税”作为一种税收落入美国政府囊中,美国名利双收,而中国产品不仅利润进一步摊薄,且还会套上一个污染环境,永世不得解脱的恶名枷锁。
同时,一旦美国实施“碳关税”,欧盟各国必将倣效,中国对外出口市场必将风声鹤唳、一片萧条。
北京对美国这一招,可谓猝不及防。奥巴马唱高雅的能源环保调子,行贸易保护之实,此前“买美国货、用美国人”老式贸易保护主义受到各国谴责,走入穷途末路,但奥巴马很快用环保和清洁能源的新衣,重新包装贸易保护主义勐兽。
空谈友好处处捱打
北京刚刚要求美国保护中国在美国资产的安全,奥巴马保证要做“善良管理者”的角色,转眼之间,美联储局就有了狂印钞票增持美国债券,导致中国资产缩水的新计划。
而北京刚刚从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的战争中缓一口气,换回奥巴马不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然而,另一轮更大的“碳关税”贸易之战,已经被美国挑起。这仅是商务领域的灾难,更别提美国在中国沿海挑衅,以及挑动日、菲等国对华挑衅了。可以说,北京空谈中美友好,却处处被动捱打。
中国发改委谈判代表李高在获知“碳关税”消息后,对媒体表示,徵收此类关税将是一个“灾难”,可能引发贸易战,并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可是中国这一套事前幻想、事后规劝的急迫方式,犹如女人自己先投怀送抱又翻脸指摘的戏码,除了让美国更加傲慢之外,根本无法起到规劝作用。
北京对美国的每一个幻想其实都已经被戳破,包括对奥巴马起用华裔阁员的幻想。奥巴马此次倣效中国古人提出的“以夷制夷”,来个“以华制华”,无论是贸易保护主义,还是能源标准,两个都是令中国受害最深的领域,竟完全是由华人当部长。北京需要对此予以反思。
中国古语说得好,“听其言,观其行”。北京对美态度,甚么时候才能落实到后者,而不是只被其花言巧语所迷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