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整个活动的反思
从09313会后,我校的创新能力发展检测工作又继上学期开展起来。
上学期,我们在布置任务以后,只是在“安然无恙”项目上下了功夫。参赛队员的家长比较重视,尤其是韩宇航、张晋铭和张浩宁的家长,非常支持这项活动。他们都研制了自己的纸桥,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都不错,教师只是让学生回去以后练习折纸桥,没有继续检测与辅导。后来这项活动没有了音信,以为上级安排的这项活动不了了之了,就没再提起。直到这学期开会以后,我校便开始行动起来。
由于时间较长,教练员已经忘记了是否报名。教练员开会以后,发现本校已经上报三个项目,这才抱着努力一拼的态度,开始了训练与检测的工作。
原先已经参与“安然无恙”的纸桥活动的张晋铭同学临时改变到“终极目标”项目中,在家长的积极努力帮助下,作品不断完善。虽然历经各种困难,但最后关键时刻还是成功顺利完成任务。
“安然无恙”项目成绩非常好,两张A4纸承受的重量是2900多克。
“亲子叠高”的项目在两位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和一家人顺利完成了比赛。
二、对“安然无恙”项目的训练记录于比赛实况及结果的分析
“安然无恙”小组只是在09320上午才进行第一次三人碰头合作,练习也只是互相配合与选择方案。
我们的最初方案是以张浩宁为代表的纸棍式纸桥和以韩雨杭为代表的三角支架式,在经过孩子现场练习和测试后,我们决定采用纸棍式纸桥。
于是开始练习卷纸棍的工作。开始张浩宁的家长以为可以用多张白纸,经提醒确认只能用两张白纸后,决定仍旧用两张纸分别裁下8厘米做桥面,然后卷纸棍的方法,去克敌制胜。
决策一经采用,便进入技术练习阶段。三个孩子分别卷纸棍,对比后发现,只能采用卷的最好的一人的纸棍,保证两根作为支撑的纸棍粗细均等。于是,另外两名组员做配合协同工作,韩雨杭一人主攻卷纸棍。
两位家长和老师分别出主意,怎样才能让纸棍的密度更大。经对比鉴别,决定采用张浩宁家长的办法。任务配合上,张浩宁负责桥面制作工作,蔺敬涵负责器械准备到位工作,三个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实验。
第一次,两张白纸能够承受47个50克的砝码。教练员提出,制作的纸桥要精美,并且还要力图超越第一次的成绩。第二次,仍旧是同样的成绩,桥的外观也没有大的改观。第三次,仍旧如此。
为了能够测试纸桥的承重,在起初没有砝码的情况下,张的家长用不锈钢杯子里注水的办法,能够将大杯子注满水也没有倒塌,后来又在上面加上塑料暖壶盖、装水的矿泉水瓶子,两张制作成的纸桥仍然安然无恙。
没有找到建筑用的青砖,张的家长找来水泥方砖代替。没有统一制作胸牌,张的家长主动承担了设计胸牌的任务,在电脑上设计制作了三个队员的胸牌,蔺的家长打出。张的家长继而设计本对的标志牌,提出让教练员给三个孩子照相,插入设计图中的办法。教练员将拍好的照片连同在网上找到的平板拱拉式桥的图片发给张的家长,精致的标志牌顺利诞生。
没有背后的硬衬,便利用学校一楼楼道里各班的班级举牌代替。
练习的材料不够用,韩的家长主动到亚太取缺的用具。练习的用纸不够,教练员和学生广搜办公室里面的废旧纸张练习。不知用了多少张纸,不知废了多少卷双面胶,不知做了多少架纸桥,我们的作品终于能够在比赛时突破训练成绩,以近六斤的重量仍没有压垮两张纸做成的纸桥而遥遥领先!真的做到了“安然无恙”!
用我们学生走出赛场的话:“我们的重物还没有放完,时间就到了。否则我们的纸桥还能往上放重物,不知道要承受多少呢!”
学生说:“不让我们用手往上放,非得用镊子夹,我们用的不习惯。”教练员反思:这是我的疏忽,砝码的科学用法的确应该用镊子夹取,而不应该用手去拿。我们训练时就用手,没有想到用镊子。
不过,训练时的是勾码,不知道勾码是否也应该用镊子夹?而比赛时用的是正常的砝码,教练员和家长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导致了参赛队员应用不熟练而影响成绩。
队员比赛出来后,教练员收起了他们制作的纸桥。经观察发现:孩子们的确够听话,嘱咐他们把所有赛场上提供的材料都用上,他们真的都用上了。两根纸棍被双面胶缠的密密实实,训练时单薄的桥面今天也被双面胶缠的很牢固。难怪孩子们赛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绩!看来,赛场发挥也很重要。
三、对“终极目标”项目作品的发展和训练过程及比赛进程的分析
09318家长开始着手帮助孩子启动比赛的各项工作。张的家长几次到学校,与教练员探讨项目作品的方案。经过商讨和最后确认,直到09321下午,成型的作品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期间困难频频,张的家长手部两处受伤,原先设计好的零部件在测试中受损,不能再用。张的家长便临时改策,到商场选择了自行车的铃铛替换下原先的设想。
比赛用台球曾一度难住了所有人。到黑8去借,人家刚开业,没有多余的一个台球可以出借。问学生借,孩子说能行,但是他的家长在辽宁开台球厅,远水解不了近渴。问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给文体局局长打电话借,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能借到。想去买,却听说没有单个卖的,只能买一套。而学校买一套又没有用,况且一套还得好几百元。最后还是参赛队员熊的家长找到了两个台球,才终于能够在比赛前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
台球行进的滑道是张的家长请求教练员帮助寻找的,在学校教工训练的器械盒子中找到了两个装羽毛球的筒子,也算派上了用场。
项目作品使用的角铁也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周折才顺利固定在底板上,至于风扇的电线、开关可能不太困难,但是从滑道到铃铛的安置再到跷跷板的摆布到托起小旗的装置以及几根扎气球的钢针的捆绑和设计,都是很费周折的。
整件作品不仅要考虑到两个小学生能够抬到比赛场地,还要考虑他们能够操作成功,家长和教练员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从这次比赛的准备中,可以看出:做一件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要团队合作做好它,齐心协力促成功。
熊的家长也非常重视这项比赛。在孩子的设计意图参考下,家长也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且帮助孩子做了一些孩子做不到的工作——一件龙形的作品抬到训练场地时,几乎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作品是智慧与技术的结晶,无论从形状的曲折起伏,还是精钢塑管材料的选择,从球迹的延展到运动的能量所带来的变化开关,都让人惊奇!
但是,一个代表队要从两件应征作品中选择,要考虑评委的角度去观看和衡量。经过张海林老师、高岩校长及教练员的分析和抉择,决定采用第一组器材。因为似乎那样一组器材更适合这次比赛,而第二组器材的淘汰却给人一个启示:好的就是好的,但是只有能够用上的才能够真正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被选上的比赛器材不是不好,是因为适合。适合就是最好的。
学生、家长、教练员、领导、工人们都在一个屋子里,一个下午都在进行着测试。大家都在关注着事件的最终进展,龙形器械两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不仅少了一道环节,虽然师傅说再装一道环节很容易,但是由于孩子对于器械的操作不熟练,导致第一次台球没有顺利前进,第二次标志任务完成的彩灯没有闪亮,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冠冕堂皇的辞退接口。尽管教练员善意地加以解释,但是弥补不了工人师傅一番辛苦之后的失落之感。选择是残酷的,也是必须接受的。只有不断地改进与适应,才能够赢得成功的快意。
在比赛过程中,也让人看到孩子的天性。天性是很难改变的,只有在重大的挫折面前,才有可能转变。熊在经过教练员的百般嘱咐之后,进入赛场,抢先完成一次任务的实施。导致裁判员说:“还没有开始你就做了?”而在外面的家长和教练员也不禁为之叹息:这意想不到的失误其实真的应该事先想到。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慎之更慎。能够改变的不用你去改变,不好改变的一定要提前采取主动,除非万不得已。
一个人要时刻谨慎,合作的一次关键到下一次的合作。有的人可以不断延伸合作,而有的人却让人望而观止。这是应该提醒小熊的,他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少一些挫折。否则……
同样,在决定以后是否合作的选择过程中,人品至关重要。张的家长在教练员的帮助下,得到一些作品开发美观的用品,而另外的一组没有任何要求。但是,张的家长能够将所有不用的大量材料及时交返学校,这使得他们全家赢得了第二次更好的机会和更多的机遇。虽然他们提了一点点小小的要求,但还是最后自己解决了,毫无怨言,无怨无悔,这才是今后继续合作的前提。有合作才能够有发展,合作都没有只能去另谋其他的合作出路。
在比赛现场,填谁是队长的时候,两个孩子争抢了起来。这对于裁判来说,是一个不好的印象。这件事的关键责任在于教练员,如果教育在前,告诉他们公正的决策,就不会有这个现象的发生。只是对于一个孩子说明这个情况,对于另一个孩子没有说,以致孩子争抢队长,这是教练员的严重失职。
但是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教练员能够对不知情的孩子说明情况,孩子说:“你也没说呀!”这是真实的。教育的关键在于细节,比赛是一个方面,而教育孩子才是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实施礼让,或者灵活机动,或者在既定方案中严格执行,都没有错误,竞争才导致矛盾,合作礼让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矛盾,或者尽管有矛盾也会化解。
从两个成员各自家庭的竞争中也可以看出,只有心思细密、文化底蕴深厚才能够在不断的竞争中胜出。在两个家庭的作品以及作品说明的对照环节,明显看出工人师傅的底气不足以胜出。而有着深厚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更能让人放心任用,并且深得信任。
由此看来,未来的竞争都是家庭的竞争,未来的合作也是家庭的合作。选择合作家庭,选对合作家庭,是孩子、成人未来能够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适合的家庭组合会顺势而上,一路无阻;而不适合的家庭组合会阻碍多多,困难重重。
家庭的和谐与发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之道,每个人的不断努力是这条道路上的踏实足迹,前方一片光明,辉煌灿烂!
四、对“亲子叠高”的训练及参赛状况分析
教练员再次失误,在报名时错误地报上三名学生。在09313会议上才得知,只能报一名学生。回校后处理这一问题,问韩主任说可以三人都比,这才放心。又恰巧另外两人不参与比赛,终于能够如愿只有一个家庭对比赛。
赛前在教练员办公室对亲子合作进行了两次训练,照相记录了最好成绩,也就是六个乒乓球的顺利摞加。
参赛队员的胸牌、标志牌由家长亲自设计制作,很有特色。
参赛队家庭也很重视这项比赛,两次准备螺母,多次在家中练习。但是由于孩子刚刚二年级,比较小,在稳重上还需要训练。在比赛过程中,能够看到孩子精神不够专注,注意力状况欠佳,经济状况和精神投入不太好。但是孩子的细心和灵巧性比较好,能够在最后亲手叠高六个乒乓球,也算不易,让家长和教练员都感到高兴。
在进入赛场前,教练员嘱咐参赛家庭,要在保证能够拿分的环节成功的基础上,拿到创新分。主要有三点:1、我根据重心越下高物越稳的原理,将比赛固定的十克橡皮泥分成逐渐变小的三份,分别放在由下向上的最底下三层,然后在上面用同样的方法,不加任何附加品叠高。2、我们遵照静与稳能够保证危险的高物保持不倒的平衡的原理,轻轻呼吸,尽量不动身体。3、我们遵照垂直的高物不易倾倒的原理,用独特的标志牌的竖向作为参照物,使得越来越高的球塔能够足以立住。
但是,在场挖的教练员明显看到,身临其境的赛场人员看不到明显倾斜的球塔,教练员在窗外干着急,其实,完全可以将身体下倾一些,用窗上的竖栏杆作为参照物,足以保证球塔的垂直。由此可见: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在进入一种状态时会融入这种状态浑然不知,而走出这种状态后才会发现真相。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说,一个人要善于成为当局者,更要善于成为“旁观者”。成为当局者去参与,成为旁观者去分析与思考,这样才能使参与的更好。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