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发展模式 两种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遍及全世界。一年多了,还见不到底,金融危机在许多经济体内已经扩散到工业基础领域。现在已经不是经济下滑,而是经济衰退。中国也受到严重牵累。虽不是危机,但是险象环生;只是危机运行路径不同,表现形态不同;从目前看,损失要小一点,但一场更大的风暴就要来了!比较两种发展模式,两种金融危机,似乎有点残酷,但有好处。
先看美国的金融危机。表现有四:
一是“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世界金融危机的根。什么叫次贷危机?由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的危机,叫次贷危机。次级贷款是银行向无资质的家庭发放的一种贷款,一般为期30年,头两三年的利率比较低,以后利率要提高或重新协商。如果抵押贷款限在银行,出了问题也只牵涉到相关的几家银行,收场也比较简单,而在美国,许多中间商也可以发放次级贷款,而且不用任何监督。中间商发放次级贷款后并不保留债权,而是将债权转让给经纪银行,后者将债权经过证券化处理后出售给投资者。华尔街投行也一方面吸纳“两房”的债权“,另一方面自己也发行各种形式的金融衍生产品,目的是为了解决资金流转速度,提高收益率,但因此把风险向世界扩散。在资本市场炽热之时,金融衍生工具被称为利润放大器,但当市场一蹶不振时,它就成为风险倍增器,原来不显眼的“次贷风险”成几何级放大。据保守估计,华尔街的平均“杠杆比率”是14﹒5倍。做这项生意的有雷曼兄弟、美林、贝尔斯登等华尔街投资银行,也有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外汇储备和东南亚、中东的大型主权投资基金。不断发行的金融衍生品,使华尔街投行以及海外投资者享受了“次贷”的丰厚利益,但也埋下了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
二高负债经营风险。美国出问题的债券只有5200亿美元,其中3/4是美国自己的,1/4是海外的,中国占大头。在这些债券中,大部分是好的,出问题的也仅几千亿美元。区区几千亿美元债券,何以闹成那么大的风波?主要根源是金融机构的高负债经营。高负债是西方金融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冰岛是一个突出例子。冰岛是一个美丽干净、金融高度发达、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的“天堂国度”。2007年,冰岛国内生产总值为12790亿冰岛克郎,约170﹒5亿美元,金融外债是GDP的8倍以上。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短短五个月,沦为国家濒临破产、外债激增、货币大幅度贬值。从去年3月开始,冰岛克郎贬值幅度已超过100%。冰岛三大银行不是“次贷”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已躲过贝尔斯登与雷曼兄弟的死亡方式,且三大银行上半年业绩良好,有健康的资本充足率,只是因为危机来了以后,赖以生存的短期贷款突然枯竭,现金流断裂,以往无所不能、包罗万象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也突然间失灵了,冰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这不是冰岛独有现象,东欧患的也是“高负债”症。据欧盟统计,匈牙利的债务为其2008年GDP的66﹒5%,波兰为44﹒5%,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交尼亚都接近30%,而国际警戒线一般为25%。高负债经营危机带出了债务链危机。
三,债务链危机。近二十年来,东欧经济一直借助西欧资本的大量流入,才保持了每年10%的高速增长。钱来自西欧银行,东欧国家欠西欧银行大约1﹒3万亿欧元。这些银行主要是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和瑞典的银行,拥有东欧债权的84%。这些银行所在国家现在都出现经济深度衰退,货币贬值,外资企业撤离,流入东欧的资金也从2007年的4010亿美元大幅减少到2008年670亿美元。外汇减少后。东欧为首各国货币开始暴跌,幅度在15~20%,外汇资本出现“大逃亡”,银行的资金周转陷入困境,经济衰退,还债困难,连累到西欧银行,整个欧洲也惶惶不可终日,人们惊呼,第二次世界金融危机即将接着爆发,全球经济复苏可能被推迟。
四,美国国债危机。美国国债已高达10﹒76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以平均每天34﹒8亿美元的速度增长。美国媒体称,今年美国国债将剧增2﹒7 ~ 4﹒2万亿美元。国债已接近美国2007年的GDP,被称为“新泡沫”。如果美国经济在本财政年度略有复苏,美国债券市场会好起来,如果继续疲软,就可能发生雪崩式抛售行为,届时美元将崩溃,而投资者将血本无归。我们外汇储备70%押在美国,也处于高风险之中。。
这四大危机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金融失去监管或过度放大或过度追求利益会酿成灾难性后果。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因为涉及面广,根子很深,解决起来难度也很大。要挤掉生活中泡沫,缩小国债规模,调整经营规模,都会冲击到实体经济,经济因而衰退,金融危机发展成经济危机。
从表面看,危机的起因是消费过度、金融衍生品发放过度和缺乏金融监管,但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出了毛病,是个人主义膨胀的结果。什么叫个人主义?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这次金融危机是贪婪惹的祸,贪婪是个人主义的最高形式。个人主义孕育了过度消费、金融衍生品过度发放和高负债经营的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功能混乱;自由市场制度为这些危机提供了生长的充分条件和所需的营养。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制度是一对栾生双胞胎,是祸乱的总根源,与危机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金融者,资金融通也!但是一旦被“贪婪”绑架后,金融制度、金融体制都会因此扭曲、变质,大家脑子里装的除了赚钱就是赚钱。炒汇、炒股又把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和资金市场的融资功能炒得灵魂出窍,功能也扭曲了!以前说,金融有自我调节、平衡能力,现在看来也是一句空话。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年代里,全世界又都连在一起,若出了问题谁也跑不了,一旦出问题,就祸及世界,是很可怕的!现在既然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当然大家要一起来拯救世界金融,但是非常不容易。因为危机的总根源是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如果根子不挖掉,毛病岂能得到根治?
至于美国问题,则更复杂!美国经济规模是我们数倍,区区几千亿美元,根本抵不了什么大的作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从去年下半年我们购买美国国债开始逐月增加,并逐月加快。去年7月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是5187亿美元,7月份增持150亿美元,8月份增持237亿美元,9月份增持446亿美元,10月份增持659亿美元,全年增持2000多亿美元,美国经未见止跌回升,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却在下降,一度时期,三个月的国债曾经下到-0﹒02~ -0﹒01%,情况非常不妙,对我们压力不小。希拉里﹐克林顿接任后提出了“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随后美国又反华声不断,钓鱼岛、黄岩岛等领海事件接连爆发,美国还附和日本把钓鱼岛列为日美共同防御条约范围内;钓鱼岛事件还没处理,南海中美两国海军对峙事件又起,接着又是美国国会众议院接连攻击中国西藏政策。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美国不少人对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根深蒂固的成见,美国保守的战略界人士、国会、共和党右翼、军工集团、保守思想库等还占有一定市场,干扰是不会少的。布什上任后,首个外交危机是撞机事件;奥巴马上任后,首个外交危机是南海军舰对峙,国会众议院又通过了涉藏议案,表明美国多元化的利益集团不愿放弃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试图影响中美关系。反华思潮不仅美国有,欧洲也闹得很起劲。他们可能认为,现在再遏制不住中国,今后没有机会了!所以抓住达赖这个僵尸,拼命造舆论,制造是非。在美国,美国总统和精英们主导不了国会,议员们缺乏国际意识和大国意识,只对自己的选民和利益集团负责。在美国,形成一个共识是很难的。虽说奥巴马上台后,对中国还算友好,但不一定能控制得了局面。如果遏制中国的政策不变,美国的脾气不改,还是寅吃卯粮,美国可以出口的产品就难以增加,美国的贸易逆差怎么减少?从中国进口的一般商品又怎能增加?破解金融危机的关键是美国自己要痛下决心,改革金融制度,同时转变态度,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放松对中国的出口控制,贸易平衡问题自然会逐步解决,但这可能吗?
我们要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还要提高风险意识。我们有2﹒3万亿美元外汇资产,70%投在美国,去年外贸顺差比较多,也大部分买了美国国债,现在美国还要求大大增加。我们填进去越多,美国国债借得越多;我们本想用美国国债换取增加对美出口,结果出口没有保住,出口增加的外汇都换成美国国债,越陷越深,我们将一年国民财富收入的一小半转向美国,做了人家的底垫资金,拿回来只是一点国债利息和名义收入;我们只要一动,世界就跟风疯狂抛售,美元就会大贬值,我们受得了?不会让人吃了“白食”?现在美国专家称中国应增购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我们外汇储备总额也只有1﹐95万亿美元,70%已经买了美国的国债或公司债,要再增购2万亿美元(我国2008年的GDP约4﹒4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意思?是示威还是讹诈?美日钓鱼岛演习和南海军舰对峙是不是精心设计的战争威胁?
报纸上为增持美国国债的文章不少,理由是:“与持其他货币比较,还是持美元合算”。这是孤立地看问题。问题是增加容易,退出难,可能陷进去,退不出来了!如果我们退,世界包括美国的大佬也抛售美元,美元垮了,我们也活不了,那怎么办?再说,像我们这种体制,采用集中储备的办法,储备要适度,多余的要用掉,储备太多,是个负担。因为我们的外汇是用百姓的“货币税”换来的,打个比喻,我们现在是给美国人“献血”。偶尔献一次血,可以“长寿”,献的次数多了,中国人受得了吗?目前,无论是作为政府或企业债券,固定收益率的产品都倾向于泡沫化。美国、欧洲的基准利率纷纷达到零利率或向零利率挺进,美国整个的信用创造机制陷入瘫痪,金融机构无作为,整个市场动荡不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宣布,今后6个月内购进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债务和1000亿美元房贷公司债券,此举无异开动印钞机为市场输血,美元贬值不可避免。是豪赌,还是讹诈?“你不买我的国债,我就印钞票!” 我们的确处于高风险之中。人说风险应该分散,我们为什么还一股劲往里钻?为什么将风险集中?我们手中有美元资产1﹐4万亿美元,约等于2008年的GDP的1/3啊?
我们有一个爱好,喜欢集中,金融体制也有这个致命弱点。对外,把外汇储备押在美国国债上。现在,冰岛倒下了,英镑走弱了,欧元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持,人民币也陷入重围,美联储印钞票救市,一场更大的风暴来了!
对内,把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上。
表面看我们的危机是由于出口萎缩引起的,但金融领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这次金融危机不是发生在中国,中国金融有很强的独立性,本不应对中国有那么大的影响,现在却被震得天摇地动,金融领域异常现象频现。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世界经济复苏取决于中国合作》一文中说:“引发全球广泛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中国的过度储蓄”。又说:“中国的储蓄率比其他国家高得多,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但中国的家庭储蓄仅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来自企业部门大公司的储蓄高得非比寻常。雇用着80%的工人的中小公司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非常小,因为中国的金融部门是由四大银行主宰的,而它们主要服务于大公司。”前一句说法不能苟同。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因消费过度、滥发金融衍生品和缺少金融监控引起的,把原因推到中国高储蓄率身上,犹如“肚痛埋怨黄刺瓜”。难道因中国储蓄率高,就可以过度消费、过度发放金融衍生品,也不要金融监管了?后半句说的问题倒是值得我们注意。联系我们股市,也是未老先衰,既失融资功能,也断了群众分享产业利润的机会。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金融结构扭曲情况已经非常严重,特别是以下两方面。
①资金分配扭曲。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民间储蓄绝大部分流进了这些银行,分配给大企业,股市也是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天下。大企业很容易从股市中得到资金,也能从银行得到贷款,钱用不了,就存起来。所以说大公司存款多,可能有不少是从信贷转化来的。而不少中小企业靠民间借贷为生。
②利益分配扭曲。我们的外汇储备的确多,但其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也就是说换取外汇的资金是来自货币发行。外汇占款用的成本是“零成本”,说白了,是用老百姓的“货币税”来增加外汇储备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加,增得越快,利益转移就越多,大部分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化转到美国。外汇来自贸易顺差、外资投资和热钱流入。其中大部分是出口企业,绝大部分开户在国有商业银行,外汇占款换来的钱也存在银行。资金的再分配的对象也最大企业。在外汇流入的同时也带进了“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受冲击的也是全国老百姓。但信贷紧缩与信贷投放不完全一致的,信贷紧缩受损的是全国排挤在外的中小企业和老百姓。中小企业资金靠民间借贷,信贷紧缩后民间借贷利率提高,中小企业借贷成本增加,利益也随之转移。
利益转移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利率政策。我们长期对存款采取低利率或负利率政策,通过对国有企业、大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很多靠民间借贷,是高利用率,就是小额贷款公司放的贷款,其利率大约是银行的基准利率的1﹐5倍~3﹐5倍。实际上通过低收入、低利率政策,普通老百姓和中小企业一直在补贴大企业。
这不是小数字。就拿外汇占用基础货币的量来说,也是惊人的。我们2008年底的外汇储备是1﹐95万亿美元,就以现在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6﹐84计算,投放货币13﹐338万亿人民币,全国计算,每人一万元。这些钱都以零成本转到银行,银行付给企业是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付给企业,银行以高几倍的收益率借给企业。银行生出来大量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约5﹐3),这是多大的数字啊!可是因货币投放过多后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要受多大损失?中小企业因信贷紧缩后利用率上升而造成的损失﹍﹍,长年累月算起来,转移的利益是不得了啊!
这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十余年来,随着高速城市化,产业高速重工化,资本投入和国民收入分配愈来愈向资本和政府收入倾斜,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走的也是大企业化道路。为了保护国有企业融资需要,我们想尽办法让国有商业银行主宰金融行业,同时垄断了存款资源,而把肩负90%就业任务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搁置一边。我们通过资金分配、利率杠杆、外汇高速化、外汇储备美国国债化将利益分配扭向国有企业、大企业和政府方向转移,美国也得到好处。导致中小企业因为营养不良而体弱多病,劳动力报酬占整个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国内消费始终无法真正充当经济增长的最强劲的火车头。一旦外部环境发生突变,例如美元大幅贬值或金融危机爆发,小企业率先大批倒闭,冲击国有企业、大企业,进一步冲击银行,引发金融风暴。这是我们金融体制的致命弱点,是很可怕的!实际上是我们经济发展思想的致命弱点——“爱大轻小”。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让我们有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我们以为只要把国有企业、大企业抓好了,稳定了,全国就稳定了。现在发现我国最大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劳动就业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大学生毕业后工作解决不了;年轻人要成家立业,就业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更大,而解决劳动就业90%靠中小企业,我们不能轻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形势教育了我们,我们要有新的思维重新考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制度改革问题。
金融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金融体制是为全国大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而不应该仅为国有企业、大企业提供垄断场所,也不是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向大企业转移利益提供方便。如果这种格局长期实行下去,会导致经济结构严重扭曲,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危及社会稳定,也为金融安全留下隐患。
两种发展模式,两种金融危机,前者是由个人主义膨胀引起的,急性的、直观的;后者是宏观调控失度引的,是慢性的、隐蔽的,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2009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