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
从逻辑上来说,将廉租房的配套做得差一些,人为设置无厕的居住障碍,无疑会使惯于享受的富人打退堂鼓。但若富人转换思维,大可自己不住,将得到的廉租房出租给穷人,这也是个有利可图的买卖。因此,这“无厕论”在逻辑上仍有瑕疵,效果终归不会理想。如想有所成效,那么只能按茅老的逻辑更进一步,将廉租房建得再差一些,比如不设厨房,面积更小,彻底绝了富人对廉租房的念想,廉租房的分配就不会出现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的弊端。
归结起来,茅于轼老先生的“无厕论”,其实是典型的“因噎废食”思维,意图靠无厕所来纠正廉租房体制实施过程中不公平行为。但在纠偏的同时,也抹杀了穷人享用独立厕所的权利,带有明显的歧视痕迹,打上了一个清晰的“穷人”烙印。
廉租房分配中出现富人争房的非公平现象,应该靠分配制度自身完善审核、监管、批复机制来进行纠偏和修正,才是正途。
相关新闻 延伸阅读:
茅于轼:廉租房不应设厕所
目的是杜绝富人购买
近日,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的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针对其言论发表看法。有的网友认为,茅于轼的建议是杜绝富人入住廉租房的最佳办法;也有网友认为,穷人也有享受独立厕所的权利。而曾任房地产跟踪研究课题执行组组长的欧江波就认为,要解决富人入住廉租房的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加大申请者的财产审核力度。
针对网上不少批评的舆论,茅于轼特意在个人博客中发表“关于经济适用房诸问题的回复”一文,澄清自己对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一些看法只是个人的观点,绝不是想给出什么结论。此外,他还解释自己的观点绝不是在“为富人说话”,恰恰相反是出于对社会上最困难人群的关心。
他在文中表示,经济适用房的政策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他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他只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发表一点看法,绝不是想给出一个什么结论,更不希望政府不做认真的研究,就按照他的意见去办。
个别网友指责茅于轼是在“为富人说话”,他本人则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他反驳说,自己对经济适用房所发表的一些意见恰恰是在为穷人说话,赞成廉租房就是在考虑如何解决最困难人群的需要。茅于轼分析,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只能先解决最困难人的需要,然后才帮助中等收入的人。对于那些和十几个人挤在一小间里的人来讲,更迫切的要求是改善特别糟糕的住房条件,而并非去买房。
他认为,在理想条件下,即使能用廉洁的方法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即使分配完全合理,政府廉洁透明,经济适用房也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平等政策。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首先应该帮助的是最困难的人群,而买经济适用房的人并不是最困难的人。
“为富人说话或为穷人说话都没有错,错在为了讨好富人或讨好穷人说假话”,茅于轼再次重申自己“既为富人说话,也为穷人办事”的宗旨。
18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曾任房地产跟踪研究课题组执行组长的欧江波。欧江波表示,对于茅于轼提出“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观点不完全认同。 (据《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