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公私分明,当今公仆咋学不会?


 

周恩来公私分明,当今公仆咋学不会?
 
周恩来总理生前严于律己、公私分明方面,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近日,笔者读了一篇题为《周恩来的工资是如何开销的》的文章,再次被周恩来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和折服。
话说周恩来生前每月的工资为404.80元,这对当时一个普通职工来说,算是高工资了。但对一个大国总理的来说,区区400元并不算高。况且周总理的吃穿用等方面的开支,全都包含在这点工资里。下面,有必要再简要地回顾一下周恩来的工资开销情况
周恩来绝不沾公家一分钱的便宜。比如,他外出经常自带茶叶。有一次在宾馆开会,服务员端上一杯茶水,他赶忙交了5分钱。还有一次,周总理要到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他乘车由中南海西花厅去北京饭店理发,再去人民大会堂。从北京饭店理完发之后,他就提醒司机说,从西花厅到饭店算私事,从这里到人民大会堂才是公事,你不要搞错了。原来,总理对自己外出用车,自己早就立了个很严格的规则:凡坐车到饭店理发,到公园散步,到医院看病以及私人访友,都属于私人用车,应由司机记帐入册,月底从工资中一并扣除车费。
为“周恩来的名义”赠送外国元首礼品自己结账。196410月,来我国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的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即将离开北京回国。临行前,周恩来交待外交部礼宾司,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送西哈努克一些他喜爱吃的蜜橘。礼宾司觉得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送不如以周恩来个人名义送亲切,便建议以周恩来个人名义签字赠送。周恩来觉得礼宾司的建议有道理,便交待秘书告诉外交部礼宾司,这次赠礼费用全部由他个人负担。
周恩来到各省视察或开会时,都吃工作餐,而且如数付钱交粮票。1963年,周恩来赴杭州治病,邓颖超为照顾他也到杭州的住房和吃饭费用都是自己掏的。周恩来请客吃饭,都是自己埋单。一些本来该公家报销的开支,周恩来也坚持自己掏钱。他从没领过出国置装费和补助,甚至还要自己负担如药品、报纸,包括身边公务人员用的肥皂等费用。因此,周恩来的工资常常是不够开支,还要靠邓颖超的工资垫着。
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即使他报销了那些费用,人民一定也不会说啥,但周恩来却没有那样做,而且他把本该报销的费用还从自己的工资中给开销了。这就是时刻想着党和国家、想着人民利益的好总理周恩来光辉的人格魅力写照。
周恩来如此公私分明,实在令人由衷地敬佩不已。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当今的人民公仆来,许多人完全由公仆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公家人”。他们一旦与权力有染,就会用足用活用尽自己手中的权力,借机损公肥私,大肆中饱私囊,恨不得把公家的财物都据为己有。诸如自己吃饭,公家埋单;子女上学,公车接送;公车基本上是:三分之一时间公家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用;甚至某些男公仆连嫖娼,女公仆用的卫生巾,都要由公家报销。例如原广东汕尾市副市长马红妹,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服之类的东西,都以办公用品报销了。案发后,她还恬不知耻地说:“我是人民公仆,吃的用的都应该是公家的。”如此的贪官,实在令人愤慨。
有人很形象恰当地给当今的公仆们这样总结道:“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烟酒基本靠送”。实际上的确如此,领导的工资不但很高,而且基本上是不用一分钱。如果官当到乡长镇长这一级,能够拥有独立的签字审批权,基本上就能够做到了。如果官做到了县处级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既能签字报销所有的开支,而且还有许多巴结讨好献媚的人主动地送货上门。另外,公仆的老婆几乎是在家守“活寡”了。至于官员们抽名烟喝名酒,根本用不着自己去买,有的是人送,这样的事只算是小菜一碟罢了。
我就在想,这样的人民公仆怎么就学不会周恩来那样的公私分明呢?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官员请客吃饭、私人用车等,是在从自己的工资中开支呢?我看除了一些没有权力的公仆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是主动掏了自己腰包支付的。也没有听说过,如今有领导哪个像周恩来那样公私分明,经常以自己的名义拿工资给外宾送礼的,以自己的工资请客吃饭买单的,以自己的工资承担私人用车费用的。
或许有人说,周恩来处在了那个比较贫困的时代了,各种条件也不允许。如今我们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达了,经济增长了,人民富裕了,已经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再由自己掏腰包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魅力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当今的人民公仆。不管到任何时候,这种优秀的品质和本色都不能丢,而且各级领导首先要带头做到,而绝不能把自己当成人民的“老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况且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还不富裕,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中,我们的公仆没有一点理由值得骄傲,更不能变着戏法去揩公家的油。否则,最终将会“报销”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现在从上到下,很难见到领导带头掏自己的腰包。领导下来检查工作,不但要远接高送,而且还要把领导当“先人”一样招待侍侯着,必须得想尽千方百计让他们尽情地吃好喝好玩好,走的时候还要大包小包地相送。否则,人家会给你穿小鞋,就会说你工作没有搞好,领导就会升迁无望。许多官员完全是在适应上级领导的口味,是在看上级领导的脸色办事。因此,他们自然就学不会周恩来那样的公私分明,更不用说有那样的人格魅力了。
要知道,各级领导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都应该受到人民的监督,都应该主动地为人民服务,都应该自觉分清公私的界限。作为人民公仆,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人民的公仆必须时刻向周总理学习,自觉地从一顿饭、一点茶叶等生活小节上抓起,准确地把握自己,坚定政治立场,为自己修筑牢防腐拒蚀的精神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