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请到了英特尔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监郭京申先生,和大家一起谈谈MID。
主持人:你好,您现在先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您自己,您来这边大概多长时间,都在做什么工作?
郭京申:我是郭京申,我是在英特尔中国大区负责移动互联网事业业务的开发,业务总监。我在英特尔已经有10年左右。在这个业务部门也有一年多的时间。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的主题主要是MID。很多网友比较感兴趣,什么样的电脑才能称之为MID,它有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吗?
郭京申:我觉得首先纠正一下,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不是一个电脑,它是一个手持性的设备。MID今天的全名是“移动互联网的设备”。从MID三个字母大家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义就非常清晰。M(Mobile)就是所谓的移动性。最佳应该有宽带无线连接,可以未来推出3G技术,或者WiMAX技术,或者2.5G的技术上是可以的。第二个I(Internet)应该有互联网的应用,这个设备要能够使最终的用户有全面的互联网的体验,即使在这样一个小型的设备上能够体验到,也是像我们在平时在PC上可以看到完整的体现,而不是一个缩了水的,不能够完全体验的平台。D(Device)是设备,作为一个设备,刚才我们说过了这一个不是电脑,它必须非常的小型化,而且可以装在口袋里面,可以有较轻的分量和较长的时间。
主持人:这个MID的设备它有什么要求?比如对于屏幕尺寸有一定的要求吗?
郭京申:其实是一个范围,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个因为你是个小型手持的设备,必然要放进口袋,不可能太大。从第二个角度来讲要有完全互联网体验的话,我看到有第三方数据公司说过,当到达一个大概像4.3寸左右的时间可能是人视觉的极限,再小你就不可能看到互联网全面的网页了。我们相信这个尺寸在今天看来大概应该在4寸多一点,不到5寸比较合适。
主持人:MID屏幕尺寸是统一规格吗?
郭京申:并没有绝对的统一规格。它的大小4寸,也许有人做的更小一些,也许有人做的更大一些。但是大多数的厂商可能会做800×480以上的分辨率,能够体现整个互联网的体验。
主持人:英特尔为什么要推出MID?它有什么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郭京申:推出MID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因为在今天的市场上大家可以看到两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一个是宽带无线网的普及,在全球或者在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另外一个是互联网已经变成非常个人化,从互联网开始是从高校发源的,后来变成是商用的,再后来变成家用。现在有Web2.0的兴起,它变得非常的个人化。加在一起就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市场的机会。英特尔觉得这是英特尔能够进入的非常好的市场。我们所推出MID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今天在市场上那些手持的设备有一些是为了移动互联网设备设计的,但是在兼容性有问题。因为在以前所有互联网的内容是跑在PC界面上的,先天就是跑在X86的结构上。今天手持设备的架构可能没法很好支持互联网的体验。所以用那些设备去浏览互联网和看一些应用存在媒体文件打不开,链接不到。在性能上也不够,视频有停顿。不光是带宽的原因,也由于架构的原因等等。或者不能同时做了导航不可以打电话,播了音乐就不能导航等等。所以它有兼容性和性能的两个方面,我们觉得英特尔在这两方面我们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现在很多网友对MID和UMPC或者小尺寸的笔记本概念比较混淆,这三者怎么区分呢?
郭京申:UMPC也是非常小型化,超薄超小的设备产品,但是它仍然是一个PC。主要上面跑的操作系统、应用基本上是PC的功能。MID设备不是电脑,针对市场是手持设备,它是小型化,手持化,它的界面是非常定制化的,非PC的界面。它的操作也是非PC化的。比如说快速的启动,快速的关掉,存储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操作系统比本身也会比较小。
主持人:下面有一个网友问到说MID设备电池大概能用多久,其实对于移动设备来讲,大家最关心就是电量的问题,还有这个设备会不会有发热?咱们用手机或者MP4一类的东西长时间用会越用越热。
郭京申:第一我觉得电池用一个通俗的方法来衡量。假如说您在这个设备上跑一个480P DVD的话基本上你能看完两部影片,或者是四小时左右。特别提到现在市场上小型手持设备很少能跑480P DVD。如果一直开大概能跑12小时左右。这个要根据不同的厂商基于选用的OS有不同的区别,但大概都能跑到这个时间。您刚才说到是不是会导致非常大的发热,我刚才说的指标都是在一个标准的手持设备可以接受的发热范围,不会显得过热,以至于有任何的意外。同时它的性能在我们的架构上,因为它选用独立的硬件技术做视频的加速,即使做这个东西也可以跑其它的应用。而不像今天其它性能不足的架构,做了一个应用其它应用不能跑,停下来,我们可以同时做一些。
主持人:这有个网友他查了一下像MID的设备使用是Menlow平台,这种低功耗技术的平台以后会不会应用到笔记本技术上?
郭京申:第一Menlow确实是我们在明年上半年要推出的产品,为MID所独立开发产品的平台,它的功耗非常低。相比06年的产品应该是四分之一左右,小型程度也是四分之一左右。谈到笔记本,笔记本我们也有低功耗技术和独立开发的概念。
主持人:下面问一下64位的技术会不会在MID上推出?会不会有一些什么应用?
郭京申:从MID今天在产品规划、硬件设备上完全是支持64位技术的。事实上我们觉得在未来很少会有设备厂商或者软件厂商,会为MID来做64位的软件。因为在手持设备我们认为32位的操作系统和32位的应用是比较合适的。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以前用过智能的手机,像UMPC的时候。他觉得键盘是非常不舒服的,无论什么键盘都很不方便。他问MID的键盘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郭京申:MID刚才我们已经有了它的定义了。其实它对键盘并没有一个明确严格的定义。因为针对不同应用的用户,我们相信不同的厂商会推出不同的键盘。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或预期大概有几类键盘。一个是计算机的硬键盘。另外一个是软键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厂商为了小型化选择手机的键盘。还有为了游戏有特定的键盘。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候,为了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用户,我们的设备厂商将会推出符合那个人群所需要的一类应用。他们会做好的。
主持人:将来可不可以外接标准键盘?或者可不可以外界其它设备呢?
郭京申:从技术上来讲。第一外接键盘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你可以有USB接口。从外接配件来说,我们技术或者产品内涵还是基于X86的架构,它其实是可以今天市场上大多数通用的PC或者CE的接口。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像Mp4,智能手机,包括PSP,包括便携性,慢慢互相有功能的搭配,他们和MID以后会不会存在一种竞争关系呢?
郭京申:谈这个可能从两方面来谈。第一从MID产品今天的定义和这些产品今天的区分来看。MID它最重要关注的地方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而其它的一些产品分别是不同本地的一些应用,像Mp4就是播放音乐和视频,PSP就是本地的游戏。从技术上来讲,或者从用户群来讲我们相信我们的设备厂商会在他们所制作的MID上面把刚才您说到的几个应用放在这样的设备上。因为我们的架构有兼容性,可以放在上面。另外刚才您所谈到的那几类设备,他们也会感到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他们也会把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内容放到他们的应用上面。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问说MID有没有车载的GPS定位的功能?还有有没有拍照功能?
郭京申:从两方面来讲。第一从技术支持方面来讲,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支持车载GPS的功能,也可以进行拍照。第二个从业务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在他们的产品上,或者在未来的产品上这两个功能都是具备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说经常喜欢听歌,上下班都开着笔记本听歌,MID会不会存在损害硬盘的情况?
郭京申:作为小型便携设备的话,其实我们看到大多数设备厂商考虑的MID将不会使用传统的硬盘,而选用一些更小型化固态的存储器,SSD来做。它的兼顾程度应该非常好,不会在开机听歌的时候会有任何的损伤。
主持人:您现在预测一下在未来发展移动领域里面,MID会不会蚕食UMPC或者小型笔记本的份额呢?
郭京申:UMPC或者小型化笔记本都是PC的范畴。但MID您在未来会装在口袋里小型的移动设备,它针对的应用和人群完全和PC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觉得它会蚕食PC的市场。
主持人:就像手机一样,我有了笔记本我也会买MID用。
郭京申:业界和调查机构都提出,一个人可能拿两个设备。
主持人:很多网友感兴趣MID在中国发展的前景怎么样,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推广方面有没有一些自己的计划?
郭京申:第一,我们所看到的MID其实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是非常好,通过独立的一些中国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并结合我们自己的调查,我们觉得潜在的用户数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尤其是三类用户里面,第一类大概是18岁到25岁左右。他们基本上是经常性的使用互联网,他们有移动互联网上网的需求。第二是在20岁到30岁左右的人群。他们以媒体的浏览或者是娱乐为重点的,他们也需要这样的设备。还有一类人群就是3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是一些职业的工作者,他们基本上需要职业的办公工具。同时伴随有一些娱乐的需求,对他们也有非常大的需求。这三类人群在初期的时候会构成MID主要的消费群。在中国的市场前景是很好的。市场推广计划我们会有特定MID市场推广的计划。现在正在进行当中。
主持人:之前一直谈到它是一个移动互联网设备,但是中国现在并没有WiMAX的环境,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网友来讲,他有什么理由现在就去买这种移动设备呢?
郭京申:非常听到网友问到WiMAX。大家都听到英特尔是WiMAX主要倡导者。我们在全球和各个领域合作伙伴和政府都在推动WiMAX,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第二个我想各位也听说到北京奥委会已经承诺在奥林匹克期间会试点WiMAX的应用。假如具有WiMAX宽带能力的话,MID应用无疑是最好,有很多宽带的应用。倒过来MID不光支持WiMAX,它也在上面支持非常多无线的技术,包括本地的WiFi,或者2.5G,或者2.75G,CDMA,或者TD其它的技术。MID有多种的应用,有一些需要宽带的视频,有一些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上面跑。总而言之,有WiMAX MID无疑会跑的更好,它的成长会更快。但是没有WiMAX,在不同网络条件下MID也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应用。
主持人:现在有一个网友问到,他说他经常使用移动设备,他遇到比较大的困惑是尺寸不同的时候会有一些宽大显示不正常,或者有一些冲突。以后MID的设备上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郭京申:因为MID是移动互联网设备,它关注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分两层。第一层大多数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或者是软件,因为各个浏览器本身已经对于MID设备进行优化。他们跑在浏览器这个上面的话,将不会发生尺寸和屏幕的问题。第二个假定是特定重点的应用,也的有客户端或者其它的,这些对于我们的设备厂商来说,我们设备厂商和我们都会和主要的软件厂商进行合作,做客户化,定制化的需求,所以也不会发生尺寸和屏幕的问题。
主持人:下面一个网友问比较敏感的问题。MID设备维修起来会不会很麻烦?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差别,维修会不会比较贵?
郭京申:MID这个概念或者这个产品比较新,但是它维护的门槛并不很高。我相信所有OEM的设备厂商都可以提供足够和必要的维修。它不会比今天维修手机或者笔记本更复杂。
主持人:现在大家比较感兴趣MID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家可能想到这种新产品它的成本会比较高。大家想问一下价格大概在什么区间?会不会贵的让人害怕的感觉?
郭京申: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包括我们,包括设备厂商。我们在全球市场都进行调研。在中国做的市场调研说明,在刚才我们前面谈到三类主力的用户当中,他们对MID这样产品可接受的价格段大概是在4000到5000块人民币左右。我们觉得在明年各个设备厂商推出的产品价位可能已经非常接近了,所以它不会高的很离谱。随着量上一个规模,或者市场的发展。我们相信它的价格还会有比较大的下降趋势。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知道MID它一定会形成产业联盟的形式,您能不能透露一下现在都有哪些厂家跟英特尔有合作?会形成某个产业联盟吗?
郭京申:其实我们下一代的产品会在明年上半年就要发布。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大概18家左右的厂商已经承诺和我们同时推出产品。这个名单还会加长。举一个例子在前面有我们本地的小型手持设备做的比较好的厂商像爱国者,同时也有全球性的厂商,像联想、三星等等。他们会和我们公司推出产品。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问最后一个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MID的产品大概在什么时候上市?在哪可以买到这些产品呢?
郭京申:这些产品在明年的上半年就在中国市场上看到,本土的产品国际厂商都可以看得到。在哪买?在更多渠道都可以买到。包括传统PC的渠道,CE的渠道,消费类的渠道,甚至是在手机的渠道里面都可以看得到它。
主持人:谢谢您,也谢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次再见。
郭京申: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