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7年节能与用电需求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辽宁省历年能源的需求、分布、总量以及消耗等诸多因素,探讨节约能源与辽宁用电需求关系的研究,对辽宁省用能与用电现状做了比较直观的分析,以年鉴数据对辽宁省能源和用电相关产业生产、消耗的比较,寻求能源供需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对辽宁省当前用电局面具体分析,以此来倡导能源减排,节约、循环利用。

  关键词:节能;可持续;需求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策出台以来,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出现了良好的上升态势。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与能源约束的矛盾也日益凸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建筑和生活用能也大幅度上升,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而目前辽宁的能源状况并不乐观,表现在:

  1.全社会用电需求长势强劲

  辽宁是东北地区用电量最大的。近些年来,全省基本没有新的大型电源项目投产,现有装机挖潜空间越来越小,调节能力严重不足。无论从电力工业产值还是从发电设备容量、发电量来看,辽宁都曾位于全国各省区的前列,中国第一台2.5万千瓦、5万千瓦、10万千瓦、15万千瓦、80万千瓦机组都首现辽宁。初步预测,至2010年,全省年均用电增长速度为7%以上。

  2.作为一次性能源的煤炭紧缺

  辽宁省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但是作为一次性的基础能源来说,辽宁煤炭资源因多年的开采而开始走向枯竭状态。目前,辽宁标准煤的需求缺口一直在6000—7000万吨,每年需从外省调入原煤7000万吨。全省发电用煤(电煤)缺口达50%左右,大多数电厂的储煤率都在安全警戒线以下。预计到2010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5亿吨,省外净调入量1亿吨左右。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辽宁能源资源的可供量、承载能力以及能源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3.原油对外依存度高

  辽宁省是石油消耗的大省。2004年全省消耗原油5216吨,辽河油田生产仅为1283万吨,缺口3933万吨。2005年全省消耗5410万吨,省内生产仅为1260万吨,缺口4150万吨。目前,每年从外省调入及国外进口大量原油。2004年进口原油659万吨,省外调入3239万吨;2005年进口原油773万吨,省外调入3565万吨。可见,辽宁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4.可开采的能源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目前,辽宁已探明一次性能源储量人均能源占有量161吨,为全国人均的1/4。探明的能源资源的动用率平均超过65%,水电资源开采率甚至达到85%,基本不具备再建设中型以上水电站条件。矿产资源原来排在全国第一位,现已开始逐渐萎缩。

  二、辽宁省产业、行业(部门)用能用电情况分析

  1.辽宁省用能与用电历史、现状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2003-2005年辽宁省电力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12%、12%和9%,低于GDP增幅。1996~2005年辽宁省经济和用电量增长如图1所示。

  图1辽宁省经济和电力需求历史增长趋势图

  图1中可以看出,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趋势较为一致,只是2004-2005年呈现出电力需求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原因应该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辽宁省耗电比重最大的工业的单位产值电耗在不断地下降(见图3-2),因而产值的增加带来的电力需求增加也就相对减少;二是辽宁省服务业在迅速发展,产值快速增加,而服务业的单位产值耗电却很低,所以产值的增加速度远过于用电量的增速。“九五”、“十五”期间辽宁省电力市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①人均综合用电量从1996年的1606kWh提高到2005年的2631kWh,年均增长5.68%;人均生活用电量从2000年的169kWh提高到2005年的311kWh,年均增长7.80%。

  ②随着“十五”期间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值电耗从“九五”以来,继续呈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第二产业以及工业的单位产值电耗最大,但是也是下降最为明显,这表明辽宁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以及政府对节能政策的贯彻实施力度较大。第一、三产业的产值单耗变化较小,维持在相同的水平。

  图2 第三产业、工业及地区生产总值单位电耗历年趋势图(基于2002年可比价)

  ③第三次产业以及居民的用电结构从1996年的1.71:79.96:7.81:10.52调整到2005年的1.73:76.67:9.78:11.83,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用电占主导地位,也是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3三产业及居民历年用电比例趋势

  从图3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比重则有所上升,但是下降或上升的幅度都不是很大。近年来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带动了商业、娱乐业、办公场所电力消费水平,第三产业用电平稳增长,1996-2005期间年均增长8.61%。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用电器的普及,居民生活用电占总用电量的比例越来越高,2005年这一比例接近12%。

  ④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纺织、建材、食品、橡胶、金属制品、其它工业等行业,企业规模和用电量较小,但整体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化工、冶金、非金属矿制品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工业用电需求大,除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2005年用电量下降外,均稳步增长。

  2.电力消耗强度下降对能源消耗下降的贡献

  由于工业用能所占比重较大,而高耗能产业又占工业用能的绝大多数,因此,下面主要对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在辽宁省的行业大类中,能源消费量排在前六位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加强对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能源管理,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将对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乃至全省工业的能耗水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表1 2000-2005期间部分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耗量单位:万tce

  年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加工业煤炭开采

  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002309.701994.00855.20647.40561.50434.70

  20012342.121686.661124.69612.70918.51447.14

  20022635.861883.28884.38622.85660.99439.19

  20032784.892305.38959.75703.13692.45434.07

  20042604.612648.131205.23790.57940.26671.05

  20053043.662573.191503.43865.58800.56766.22

  图4 部分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耗量趋势图

  如表1和图4所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耗比重最大,2005年占整个工业耗能的27.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均呈波浪形递增趋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能耗总量平稳递增,“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源消耗量2000年到2003年基本保持在440万tce左右,2004年开始增长,到2005年达到766.22万tce。

  从以上辽宁省历年电力消耗强度逐渐下降的关系看,电力消耗强度下降使对电力生产所需能源量逐渐下降,电力生产所需的煤炭、石油、化工等基础能源产品的需要减少;再则电力消耗强度下降是由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以及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由此反补能源,使能源生产的强度下降,利用率增大,耗损量和浪费量也在减少。因此电力消耗强度下降减少了能源的需求量,使能源消耗逐渐下降,直接影响到能源消耗。

  3.各工业、行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情况

  2005年,辽宁省能源消耗总量为13945.89万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24%左右。全省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5.2%,在能源消费中,物质生产部门是主体,占48.6%左右,生活消费仅占37%左右。在物质生产部门,又以工业生产为主体,占物质生产部门能源消费量的26.1%左右,这与目前辽宁的重工业以黑色、石油化工、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等能源密集行业为支柱产业的结构相吻合。其中,消耗煤炭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合计消耗煤炭865.58万吨标准煤,占煤炭总消费量的41.85%;消耗原油最多的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合计1503.43万吨标准煤,占原油总消费量的91%左右;消耗电力最多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计3043.66万吨标准煤,占电力总消费量的17.12%。以上消耗情况国家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06》第158-161页数据分析得出。

  三、“十一五”能源需求预测分析

  到2010年,辽宁省作为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大省,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预计能源消费总量10946.208万吨标准煤;原煤炭消费量7065.086万吨;原油消费量3382.612万吨;电力消费量498.51亿千瓦时。(具体各工业行业能源消费预测详情根据2005年辽宁省能源消费降低20%计算)。

  据业内专家预测,辽宁要实现能源消耗在“十一五”期间再降20%的目标,每年在节能方面至少要投资1000亿元,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冶金、石化、煤炭、电力、建材和装备制造业重点用能企业必须要构建符合要求的生态产业链,并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外,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要达到1000家以上,年节电10亿千瓦小时,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5%,实现产值60亿元,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5%。电力消费量约占总能源消费量的22%。

  结合国家批复的《东北电力规划》发展目标,预计到201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600亿千瓦时,需发电装机容量3200万千瓦;到2010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5亿吨,省外净调入量1亿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全省燃气总需求量约为180亿标立米,其中民用27亿标立米,工业153亿标立米。全省燃气生产能力为145亿标立米,其中:天然气15亿立方米(辽河油田维持在8—10亿立方米,中海油锦州202及25-1气田力争7亿立米;石油液化气50亿标立米(折生产量390万吨)。

  作为能源消耗转化的电力产业和行业来说,在国际和国内能源需求增加的环境下,社会各种用电消费品的增加下,电力生产和供应要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点,电力生产要解决转化成电力所需能源的问题,电力供应更要解决和满足社会各方面的用电需求,电力产业和行业在我国“十一五”的具体实施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引进市场化竞争体制,使电力行业突破自身的不足,逐步与世界接轨。电力产业和行业未来将充分发挥国家支柱性产业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辽宁省统计局.2006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1,ISBN7-5037-4637-8:166-189.

  [2]朱向军等.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ISBN750373454:123-144.

  [3]韩文科,胡秀莲,高世宪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调整对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26(6):3-22.

  [4]王振铭.从节能环保角度谈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意义.中国能源网,能源思考200707月刊.

  [5]辽宁省人大常委会.辽宁省节约能源条例,中国可再生能源网.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