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60年大庆,刚才电台在报道长安街某处正在翻修迎国庆呢!60年在中国叫做一个“甲子轮回”,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大规模的歌功颂德活动正在启动。
不过,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法不如“办法”,“办法”不如领导看法。由此可知,这场空前的歌功颂德必然体现领导看法。
领导看法,也有一个正统标准叫做: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总结。
(1)历史地看,现任国图馆长任继愈先生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综观各朝代,一般规律是第三、四代最好,如汉武、明成祖、乾隆朝。瞧这话说的,那叫水平:得既专业,又实际,更符合“看法”!
问题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至1960年,100年间,实际经济增长年率只有2%,就缔造了一个加尔布雷斯所称的“丰裕社会”;咱们的60年,年年都说增长率不低于7%,按说早该是“丰裕社会”才对,不是吗?!的确不是,问题出在哪儿?不是统计有问题,就是社会经济存在一个大漏斗,或者二者兼有。
(2)辩证地看,什么叫“辩证”呢?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一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孰高孰低之辩”,不少理论家都踊跃发言,我认为还是周谷城先生说得到位。他说,形式逻辑就是纯粹的说话规则,其本身没有主张;而辩证逻辑其自身包含了特定的主张。通俗点儿说,所谓辩证看问题,就是带着“自己的主张”说看法。
(3)全面地看,该是不限于GDP增长数,要看社会发展。我同意孙立平的说法,我们面临着“社会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