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最新的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显示,中资银行的排名普遍提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更是一跃成为前三甲。
身价大增源于监管
“在金融危机中,中资银行竞争地位的上升,是因为中资银行通过不断变革向外资银行学习,同时随着境外中资企业不断增多,也为其提供了成长的空间。”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骆家駹在接受《中国会计报》采访时这样认为。
专家们坦言,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我国银行的监管部门和核查机构都是每一个季度一大查,每一个月一小查,而且还要随时抽查,一旦报表中有哪项指标不符合要求,相关部门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责令改正。”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公司业务四处处长邓安群介绍。
据统计,我国境外中资企业已达1.2万多家,遍布全球的173个国家和地区。
中资银行的这种防范风险的能力可以说是中资银行“走出去”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邓安群分析说,为什么美国那么著名的金融机构说倒闭就倒闭,主要就是因为在鼓吹了一个泡沫以后,又接着鼓吹另一个泡沫,而这种鼓吹的后果就是,不仅让投资者相信了,最后他自己也相信了,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泡沫破灭了。
成本低赢得中资企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长显著,增长率达到20%以上。
“当下是中资银行跟随中资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好时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新平说,“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企业境外业务扩张的步伐,自然也促进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对而言,中资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较低,所以,对于目前形势下将压缩成本放在首位的境内企业来说,中资银行是个不错的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门明对陈新平的观点表示赞同:“银行提供的是金融服务,一定要跟随客户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虽然,从目前来看,仍然是国外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但由于外资银行缺乏对我国企业信用度的了解,致使中资企业的融资成本往往比较高。”
中外资银行的博弈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空前的链条反应。此时,银行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放弃某些业务以规避风险,另一个是用谨慎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同时也要用更好的服务来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走过去。”邓安群表示。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相对于监管比较严格的中资银行而言,欧美等国家的金融机构遭遇了重创,不少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因资金链条紧张而处于破产的边缘,不得不收缩战线,有的甚至倒闭了—— —这自然给中资银行在境外拓展业务、获得优质客户资源提供了机会,而这也正是在外资银行业务趋于萎缩之时,中资银行能够迅速补位的 外因所在。
因此,当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样面临着邓安群所说的两难选择时,外资银行的选择很可能是前者,而中资银行的选择则很可能是后者。
当然,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选择只是这一决定的一个方面,决定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企业手中。
“中国企业和中资银行业务的大量增加,直接原因不是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变得薄弱了,而是因为以中国政府主导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大量市场流动性,使得一些中资银行的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许伟扬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需求促成双方携手
对中资银行而言,境外服务的发展空间同样是很大的。
去年年底,美国第二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电路城的破产,给企业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出口类企业。在这一事件中,国内外很多供应商损失惨重,而国内部分供应商因续做出口保理,而成功躲过一劫。
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两年,我国的保理业务将以每年150%的速度增长,2009年至2010年,我国每年的保理业务量将达到4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
这无疑为银行带来了机遇。
据邓安群介绍,民生银行目前正申请在香港的业务,筹备处已经建成,如果申请成功的话,民生的离岸业务也将有很大飞跃。
但与此同时,邓安群也指出,从事银行业的人,脑袋里时刻要有金融创新的意识,即产品在变,环境在变,观念也要变。“对待某一个特定的客户,一定要根据他自身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服务,最大限度帮助客户规避风险,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银行服务创新应运而生
“在通常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和企业都同样重视风险控制,因此从经营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有风险意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再根据业务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金融需求。”骆家駹说。“当然,我们也会非常重视在与银行的沟通中,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在与众多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许伟扬对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有着更切身的体会。“企业选择一家银行为自己提供金融服务,首先要看这家银行是不是一个稳健的、强大的、资金充裕的银行,其次要看这家银行的运营平台是否足够发达,是否有国际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尤其是电子化的银行服务平台,是否足够支持公司业务的国际发展。”“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拓展海外业务时,这一点以前我们重视不够。”门明不无感慨地说,“回顾西方国家向外开拓市场的历史,无一不是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联手推进的,这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更是如此。”伴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资银行无疑获得了一个发展境外业务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企业为何悄然回归中资银行
评论
3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