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与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应用


  煮鸡蛋与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应用

  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摘之,与友分享,或许我们可以透过熟悉的“鸡蛋”折射更多不同的观点:

  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一个煮鸡蛋,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德国人:用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加满水,1分钟水开,3分钟关火;关火后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德国人认为这样做很标准。

  跟中国人相比,用时基本相同,但他们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 这则故事引给我很多启示:

  启示一:同样的目标,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对“煮鸡蛋”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和德国人的煮法有较大的差别。两者同样是把鸡蛋煮熟,但德国人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去执行,不但鸡蛋能煮熟,而且资源占用最少,效果也最佳(营养价值)。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亦是如此,很多企业都想通过电子商务来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企业利润,于是,有些企业就盲目的选择了大大小小的N个网站,不管效果如何,先消费再说,根本没有系统性的构架和清晰的推广方案;而有些企业则只选择一至两家网站,以为这样就完成了电子商务,其实不然。钢铁行业属资源集中型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众多企业都想通过电子商务赚取利润或提升品牌知名度,却因为实施的方式与方法的不得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启示二:选择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有助于节省成本,增大收效,提升投入产出比。

  故事里的德国人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适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每次用水最少、耗热最少,鸡蛋营养还最大。而中国人只求在大概的时间把鸡蛋煮熟,没有注意观察并认真总结煮的学问,在煮的方式方法中较之德国人有明显的“水”和“热”的浪费现象,而且破坏了鸡蛋的营养价值。在我们进行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也应该选择或建设一套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日常工作中,很多企业皆是简单的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上开通会员功能或投放一些广告,完全没有进行系统性营销的概念,其实,电子商务营销是需要含概网络品牌、网站推广、信息发布、销售促进、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关系、网上调研等一系列任务,需要企业上下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准确予以实施,优化管理,每一项资源我们善加利用,工作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才会得以改进。

  那在这个点上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是最合适我们的要求呢?这就需要量化、需要规范,需要梳理,梳理每一个流程,规范没一个动作。记得听国学大师枼曼老师的课,她说:往往发挥作用的往往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是我们不记得的东西……非常有道理,企业真的重视电子商务,就应该搭建专业的人才团队、设立清晰的推广目标、制定专业的实施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测评机制等等。若是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可以适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将一些专业的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做,以求投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笔者建议,企业相关负责人可以有选择性的将网络推广费用分摊开来,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推广的重点选择今日钢铁网、百度搜索引擎推广等服务。

  同时,还要借鉴德国人煮鸡蛋的思路,让专业的网络营销机构帮助我们规范每一个工作流程,节约劳动力,减少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