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培训不得不说的话
其实,我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培训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师训练,就连TTT课程也没有修过,更不用说学习怎么做PPT、怎么调动培训现场、怎么发挥肢体语言、怎么调整学员兴趣点,这一切我都完全没有学习过。但是,这些年来,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巨额的发行量(包括盗版保守估计在700万册),因为我们推出的颇具品牌意义的《精细化管理》课程,因为我自己是企业人出身且始终坚持“讲真话,不忽悠”的作风,所以课程邀约不断,去年年底就为今年排出了79次课程,不用说后面可能的插入(今年3、4月份,就插进了三十八军、国防科技工业局、北京铁路局、第二炮兵司令部),弄得很多朋友的企业的临时邀请,总是无法答应,反倒给好友们误以为我在摆作派。
实际上,门外汉的我已经是老资格的企业管理的“培训师”了。虽然,我并不专业,但我坚守“真诚、实用”的原则,强调“宁讲错话,不讲假话”、“实战、实用、实效”、“药品推出,必先经过临床”,努力给接受培训者以真实且经过验证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因此2004年以来500余场公开课和内训课,前后17万多受众,倒也多数时候能得到及格的评价。
不过,从企业的角度,我深深地知道:很多企业的很多的培训,无论内训和外派,太多是浪费了,不仅是培训费,更重要的是时间。因为太多的像汪中求一样的所谓的“专家”,前后矛盾的理念、未经验证的方法、自己都不会操作的工具,让盲目的学习者无所适从,更有甚者因为变型了的成功学的误导,使得学习者为了所谓的成功而放弃了服从、规则、合作和团队。
中国的培训师队伍也是良莠不齐。当然,优秀的培训师不少,但滥竽充数的更多。有些理论功底不错,但对企业不甚了解,给予的难以转化为能力;有些确有一些实践,讲的都是一些个人经历和个性化的认知,不具备普遍意义;有些是拿极其简单的事情作过于细化的演绎,两天可能只是在灌输一个非常基本的理念;还有一些名头特大,身份复杂得不得了,“演讲”中“演”非常不错,但最后对企业管理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帮助;更不值得的是,那些以营销中的推销技巧为内容、以“成功学”为幌子、以现场学员激励为主要形式、以场面热烈为追求效果的培训,则除了误人实在不会有什么价值。每当我看到一些讲师什么课都能上,就不免嘀咕,在专业化要求极高的今天,还有人能够全才到战略、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创新管理、执行力、企业文化建设所有一切都专业?结论只能是两个:忽悠或文化乞丐。
中国培训界的收费也是很不正常的高。以培训师身价而论,一天一万已经很为普遍,出场费一天十万也不在少数,学员个人缴费三天两万不是号称的,八天课收费六七万也不是天方夜谭,远远超过MBA进修班一年30多天课的收费标准。我的收费这些年也越追越高,内心是恐惧的,因为性价比的压力。但我对没有收入来源的机构讲课是不收费的,对有收入但不挣钱的非商业课程是由邀请方看着给的。只要提前预约,有充分的计划,给农民工上课、给在监狱的服刑人员培训、给在校的专本科学生讲课,我绝不收费,必要时机票也可以我出。培训师的收费只是创造价值的证明,而不是多会做生意。
企业培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比如:培训没有需求分析、展开的培训没有针对性、企业没有培训规划、参选课程太大的随机性、培训课程未经验证、培训师只是追求名声、培训效果缺乏检验等等。我始终强调两个观点:一是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训,科学规划比积极参与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要有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就职业化程度低下的中国企业而言,眼前最重要的培训是立足流程、程序、标准的岗位培训,而不是理念、思想和哲学。强烈建议企业培训按如下步骤展开:
1、培训需求调研;
2、培训系统规划;
3、培训实施计划;
4、课程内容及形式设计;
5、培训师考察与挑选;
6、培训组织与实施;
7、培训效果评价与计划修正。
其中,前面的五个内容应该拿出比较充足的时间和投资来做。即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不擅长做这些,也一定要硬着头皮做,反复讨论、修订。也可以请专业机构外协完成,虽然是有偿的,也比盲目展开的培训省费用、效果好。
培训很需要,企业都知道。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更会加深对培训的认识,加大培训的投入,但培训如果做成“不投入培训是等死,盲目搞培训是找死”,那就太悲哀了。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中国企业(特别中小民营企业)因为培训的不科学而雪上加霜。
附:卢菁著《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一书关于培训的笔记,以期对我的学员和在思考培训问题的企业主有所帮助。
美联储检查员根据专业不同,分四大类。四大类检查员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培训,第一阶段是共同的,第二、第三阶段开始分专业进行。三个阶段通过后,才能拿到“全权检查员”的委任状。
培训也要为不同背景不同职业取向的检查员提供灵活机动的课程,培训也要促成个人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管理才能、写作和口头表达,以及分析调研能力,处于培训阶段的检查员,每年有1-2个月时间脱产,在课堂里接受培训。
风险管理检查员,有两套自学课程,还有法规法案阅读考试。
课堂上,一般围桌而坐,便于讨论和合作。没有个人排名次、争第一的安排。团队内部四五个人,轮流坐庄,每个人负责不同主题,当个临时小领导,对团队“荣辱”负有责任。
第一阶段包括检查员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五大基本知识和技能。
(1)监管职责;
(2)财务分析;
(3)银行业务;
(4)银行监管的综合概念;
(5)人际交流:管理和领导,计划和组织,调查和面谈,口头和书面交流,团队工作,策略,谈判,机动,做决断。
自学完后,去培训部拿份考卷,选择题,开卷考,坐在那里考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结束后,交还给培训人员,他们会打分,通知是否及格。不及格的话,还有另一份试卷,继续尝试。测试通过后,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培训。
第二阶段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
(1)自学课程#1
(2)操作和分析学校(Operation and Analysis School OPAS):将所学到的概念、分析和监管目标联系起来,引进风险为本的监管氛围,引入许多案例分析,学习使用CAMELS的评分法。
(3)自学课程#2
(4)撰写检查报告(report writing)
(5)主持会议(conducting meetings):培训检查员在同对方银行管理人员开会、面谈、批评、传递负面消息时,如可更有成效地取得应有的效果。
(6)贷款分析学校(loan analysis school)
(7)自学课程#3
第三阶段——银行管理和检查管理
一方面是站在商业银行总裁CEO的角度来全盘平衡考虑商业决策问题,另一方面是站在美联储首度检查官EIC的角度来统筹安排,上下兼顾,确保检查的顺利落实。
第三阶段有以下三大课程:(1)银行管理;(2)检查管理;(3)管理技能
纽约联储每个小组主管手上有一份清单,叫“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课程清单,罗列了商业界提供的各种专业培训课程。小组成员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需要的进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