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忽悠不了农民!
刚才,在敬亭论坛上看到这篇《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虚高农民缺乏购买热情》的文章,笔者就在想,“农民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文中说:“虽然有了限价和补贴的双重利好,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后,农民还是不愿买家电,享受13%补贴的农民仍然觉得价格高,冰箱、彩电、洗衣机、手机都是常规产品,只有把虚高的产品价格真正降下来,才能唤起农民的购买热情”。
这篇文章出处很硬,来自CCTV的《经济半小时》栏目,所以,笔者也敢肯定地说,家电下乡活动就如笔者以前分析的那样,是拉动不了内需的。
实践也证明,提出家电下乡活动的专家和商务部的官员,根本就不了解农村,不了解中国农民的消息观念。试想,这种想当然的思维又怎能搞得好家电下乡活动呢?再说,如今的农民都是很实际的,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的。所以,无论专家和官员把“家电下乡”吹得怎样的天花乱坠,也不管国家财政给予多少的补贴,农民依然是“我行我素”,对家电下乡活动表现冷淡。所以,从“家电下乡”受阻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专家和官员应当转变思想观念,要认清如今的农民已不是“创口帖”型的农民了,要的时候想到他,不要的时候就把农民扔到一边无人理睬。可以这样说,这种不把农民“当主人”的思维,必将影响国家的大局,必将有害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下面这篇文章就是笔者于2008年12月18日写的,足以证明一些专家和官员对农村及农民的无知与官僚。
“家电下乡”活动违背农民的消费习惯!
“家电下乡”活动,是在金融风暴背景下,为启动农村市场而推出的一个举措。这个声势浩大的举措,从面上看,有政府部门在牵头,似乎效果会很大;然而,笔者发现,这个大举措严重违背了农民的消费习惯。所以,笔者敢断言,这个声势浩大的“家电下乡”活动,收效一定甚微。
敬亭论坛上《我市家电下乡工作全面启动》帖子里这样写道:“根据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的批复,我省家电下乡工作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为期4年,于2012年11月底结束。实施期间,农民在指定销售网点购买规定数量的家电下乡产品,均可享受补贴家电下乡产品为四大类,分别为手机(最高限价1000元)、电视机(最高限价2000元)、电冰箱(含冰柜最高限价2500元)、洗衣机(最高限价2000元)。我省具有农业户口农民购买上述产品国家给予销售价格13%的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省财政负担20%。每户农民最高可享受975元的补贴”。
众所周知,目前的农村还很穷,就拿去年来说吧,安徽省农民的人均收入才2641元。大家知道这可是个平均数,不是每一个农民都有那么多的收入。也就是说,在农村一样存在着贫富不均的现象。贫富不均现象的存在,反映到农民的消费上来,就是有钱的农民可能早就造了房子,买了家电,家庭实现了现代化。穷的农民,可能连房子都没有造,家电可能是旧的,只要能用,是不会去更新换代的,就是有更新愿望,可能也没有钱!况且,现在农民工返乡严重,就业和收入都难以保障。大家想想,在对今后生活预期都不抱多大希望的情况下,农民们敢去消费吗?敢去超前消费吗?笔者认为,农民是不会去做只顾今天,不顾明天的事的。
所以,政府部门一厢情愿地搞的这个“家电下乡”活动,不就是拿自己的热脸去檫农民的冷屁股吗?因为,农民也会想啊,这些家电是不是需要更新或者需要购置或者有没有钱去购置。农民也不可能为了区区几百元的财政补贴,而化上几千上万元钱,去购置一些自己还不想购置的家电。
再说,这些下乡家电的价格也不低,对农民来说,也不是什么便宜的家电。
所以,在农民存在上述这些实际情况下,政府搞家电下乡活动,能激发得了农民购买家电的欲望吗?很显然,这是一种严重违背农民消费习惯的做法,农民又怎么可能会响应政府的这一举措呢?
http://news.qq.com/a/20090315/000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