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使中国的经验研究更加透明
我们是一群青年经济学者,我们在此呼吁中国的经验研究者逐步公开论文的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其他人可以复制研究的结论,并借此推进中国经验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科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结果可以被复制,从而使理论得到检验和修正。经济学要在中国成为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其结论应当经受数据的检验。2005年,《美国经济评论》(AER)率先发布“数据公开要求”,规定论文作者必须公开计量、模拟或实验的最终数据和程序。中国经济学界整体上还处于追赶时期,因此在规范化方面必须加快学习世界标准。尽管我们青年人在研究方面刚刚起步,但是我们愿意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推动这一进程,并希望得到更多学界前辈、特别是国内著名经济类杂志社的推动,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学界的不断进步,这正是我们在中国从事经济学研究或教学的基本理念。
我们这些签名人认识到,应该逐步公开已发表论文的最终数据和程序,让自己的经验研究结果经受他人的检验,并以此促进经验研究的进步。我们这些签名人承诺,先在互联网上公开已发表论文的程序或最终数据的子样本,并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公开最终数据。
签名人(截至2009年3月7日):
曹先珂(中国海洋大学)
陈斌开(北京大学)
陈琳纯(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
陈卫平(中国人民大学)
陈晓光(中国人民大学)
陈彦斌(中国人民大学)
丁建峰(北京大学)
董保民(对外经贸大学)
董烨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董志强(华南师范大学)
杜创(北京大学)
杜中明(北京大学)
范志勇(中国人民大学)
范子英(复旦大学)
高铁梅(东北财经大学)
葛新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管毅平(上海交通大学)
韩立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黄隽(中国人民大学)
黄欣宁(加拿大女王大学)
贾俊雪(中国人民大学)
江艇(香港科技大学)
康继军(重庆大学)
孔东民(华中科技大学)
寇宗来(复旦大学)
况伟大(中国人民大学)
李辉文(湘潭大学)
连玉君(中山大学)
廖冠民(中央财经大学)
廖进中(湖南大学)
刘汉中(湖南商学院)
刘业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毛学峰(中国人民大学)
马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聂海峰(中山大学)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
潘士远(浙江大学)
皮建才(南京大学)
齐颖超(西南交通大学)
任杰(武汉大学)
沈可挺(浙江工商大学)
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
谭松涛(中国人民大学)
汤铎铎(中国社会科学院)
陶长琪(江西财经大学)
佟爱琴(同济大学)
涂锦(西南交通大学)
汪锋(重庆大学)
王弟海(复旦大学)
王曦(中山大学)
王湘红(中国人民大学)
王永钦(复旦大学)
王宇锋(中国人民大学)
吴俊(重庆大学)
夏立军(上海财经大学)
邢春冰(北京师范大学)
熊和平(武汉大学)
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
许承明(南京财经大学)
杨其静(中国人民大学)
杨汝岱(北京大学)
杨学儒(中山大学)
杨招军(湖南大学)
叶航(浙江大学)
叶明确(上海大学)
张静秋(西南交通大学 )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亚斌(湖南大学)
章奇(美国西北大学)
章泉(中国人民大学)
赵洪春(美国南加州大学)
郑超愚(中国人民大学)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
周靖祥(重庆大学)
周业安(中国人民大学)
朱彤(中国社会科学院)
邹海峰(重庆大学)
说明:我们已在人大经济论坛计量版开辟一个“学者数据公开”专栏,链接为http://www.pinggu.org/bbs/b137.html。每个学者可以自己注册后在该专栏公开最终数据或者程序,也可以在其他网站上公布。建议公布的信息包括:文章索引、变量说明和数据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