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功颂德成了“潜规则”?


歌功颂德成了“潜规则”?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指出,“我们开会,前面8分钟是在歌功颂德,对报告歌功颂德,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的没有时间了。”这是笔者在敬亭论坛上《钟南山:10分钟发言不该用8分钟来歌功颂德》这则新闻中看到的内容。 

      确实,不光是钟南山代表对此反感,就是笔者,对这样的与会代表也相当反感。今天早晨,笔者在电视里也看到山西省代表在小组会上的发言。他们除了一些对报告的“表扬话”外,其它的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实际上,在开会的时候,尤其是两会这样难得的会议,代表、委员们更应懂得珍惜:不仅要珍惜有限的会议时间,而且还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与会机会。这样,代表、委员们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民的意志表达出来,把代表、委员的职责发挥好,这才是代表、委员所要做的事。至于代表也好,报告也罢,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好处,人民群众心里都清楚。尤其是报告,有什么好的,好在哪里就不必说了,因为人民群众是看得懂的;恰恰相反,报告需要代表、委员们审议的不是有什么好处,而是存在什么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一年一次的两会,倘若代表、委员们在10分钟的发言时间里,都用8分钟去歌功颂德,那么,代表、委员们还会有时间去审议报告吗?很显然,如此低效率的两会,开与不开又有啥区别呢?

      说起歌功颂德,其实,这是中国人的特性之一,也是中国人的习惯之一。如今,这一习惯似乎成了人们开会、写报告的必备内容,是官场的一种用语,也即人们常说的“潜规则”。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报告,在开头总少不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领导的带领下,什么什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等等的话语。

      试问,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能不正确吗?省委领导能不关怀吗?如果离开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谁还能工作?谁又有什么本事把工作做好?现在有了成就,自然有你的成绩,也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成绩了。这还用得着特意将其写到报告里去吗?很显然,这是不需要的,就是写了也等于在说废话。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歌功颂德的“官话、套话”,如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从书面的报告走向了会议上的发言。所以,每个代表、委员在审议报告,在发言时也不忘对报告“歌功颂德”一番。好像不这样,人们不知道国家取得的成就似的。

    其实人们还会发现,开会时说些“歌功颂德”的话语,不仅两会代表会说,就是地方上的会议也是这样的。这似乎是中国会议的固定模式,也是中国会议的“潜规则”。

http://news.qq.com/a/20090311/000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