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者少交几十元税款是雪中送炭


周明华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尚无个税起征点调整计划。而10日上午,廖晓军副部长对此作为回应,他解释说,“个税起征点不提高是误会”。他说,个税起征点是否调整,将会征求代表、委员意见,并召开听证会。不过他个人认为,个税起征点提得越高,对富人越有利,提高起征点,低收入群体只会减少几十元的税款,而收入高的群体减少的税费将大大提高。(3月10日《北京晚报》)

不是公众不明白,而是“个税信息”变化快,昨天刚说个税起征点成了“铁板烧”,已无上调计划,今日又称是一场误会,这意味着个税起征点又有上调推力。不过,廖副部长在道出个税起征点是否调整将会征求代表、委员意见,并召开听证会这一信息后,颇有意思地加进了自己的个人看法:个税起征点提得越高,对富人越有利。换上一般人如此发表个人观点,我们不足为怪,但作为财政部副部长这般评价“提高个税起征点”,我还是甚感意外、大为惊诧。

首先,廖副部长的这层担忧其实是子虚乌有。提高个税起征点,不可能是对富人有利,只会对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有利。现在个税实行的累进税率,收入越高所上的税额越多。如果确实想充分发挥个税调节收入落差的核心作用,在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同时,还可以将现行累计税率的比例再度提高,这样,高收入者高上税的情况便会出现。退一步说,提高个税起征点后,虽然富人似乎搭了穷人的便车获利,但从效用角度看,穷人从中获得的效用远甚于富人,这便是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况且,通过提高累进税率后,富人压根儿就不可能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后获利。

其二,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减少几十元的税款,可谓是雪中送炭。廖副部长身在京都,贵为国家的“副财神爷”,当然觉得每月几十元钱像牙缝里的一粒饭,对富人而言,也不过是他们一饮而尽的一杯咖啡而已。可是,对家庭经济不景的大多数靠微薄工资谋生的老百姓来说,省下来的这几十元,却意味着够他们一个月的副食品开销,可以心情稍好地从菜市提出几斤猪肉,一月打两回“牙祭”。其实,廖副部长还不必到基层去了解大多数百姓的民生维艰,只需到几大著名网站上看看网友的“原生态”留言,就会深悉民意对此的真实而鲜活的感应。

这些浅显的民生道理公众早就诉说已久,但让人甚感蹊跷的是,个税起征点调高与个税征税办法改革的民意始终无法抵达政策拟制者的办公桌上。个税起征点像“挤牙膏”式的微步上调,甚至还有人想主观拉住这一“微调”脚步。显然,这是在一种背离民意基础的方向蹊跷地行走。窃以为,个税的改革方案中公平意识铸就远比单纯“数字提升”重要。个税起征点调高至何处,是当前刺激内需的重大民生选顶,有关部门应眼光向下、充分吸纳民意,这样才能让个税改革与民意实现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