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孝的表现形式
历史上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华孝文化的精典--古老的二十四孝故事,集中体现了过去孝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的表现形式在不断更新变化,但孝的本质没变,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必要对当代孝的表现形式加以总结,根据本人对孝的理解,将孝的表现列举如下:
一、物质生活供养仍然是孝的主要表现形式。自子女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费尽心血。子女逐渐长大,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父母却渐渐年迈,丧失劳动能力,子女奉养,理所当然。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孝发展为现在个体孝为主,集体孝为辅物质供养方式的,但子女物质生活供养这种孝的基本形式没变。
二、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已成为当代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人子女,小时侯父母捧在手心,长大成人有了自己交际圈,不能将将父母抛之脑后。应常回家看看,有个别子女认为父母不缺吃不缺穿,不用自己管,虽住在同一个城市,一个月,甚至一周见不上一面,让父母牵肠挂肚,实为不孝之表现。工作再忙有时间同朋友聚会,就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因此,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在一起吃顿饭,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一首"常会家看看"歌曲唱遍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当代呼唤孝的回归。常回家看看,成为现在孝的主要的表现形式。
三、异地分居,常保持联系,让父母放心也是孝的表现形式。身在外地,工作所致,不能回归故里,常打电话或写信,向父母报平安,让父母知道子女在哪里,在干什么,以安父母思念之心情。我国《劳动法》规定"探亲"就是为孝所安排。身在外地工作繁忙,社交场合较多,有时可能将父母忘了,但父母不会忘了子女身处异地,仍时常挂念在心。若长期无音讯,父母就会寝食难安。因此,常保持联系,让父母安心,成为孝的表现形。
四、工作创佳绩,事业辉煌,也是对父母的孝。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从现实来看,父母为了子女,从小开始培养,为的是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盼望自己的子女经商能挣大钱,从政能得到提升,搞科研能出成果,也就是说,能事业辉煌,前途光明。因此,子女努力工作,事业辉煌,也是一种孝。
五、事必躬亲,亲自端茶送水做饭洗衣,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这种孝最直接,这孝是给钱给物所不能表示的。二十四孝"庭坚涤器"故事中,黄庭坚,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家里虽有丫鬟仆童几百人,仍然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无论你职务多高,在外有人奉承你,但在父母面前不能摆架子,亲自给老人端茶倒水,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当代为追索子女赡养费,上法庭的不少,赡养费好判,但亲情难判,更难执行。因此,亲情体现成为孝的表现形式。
六、不做违法乱纪之事,让父母安心生活,是孝的表现形式。子不教父之过,儿女不争气做违法之事受到法律制裁,连累老人让其胆惊受怕,是不孝。儿女在外惹是生非,使他人或自己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整天提心吊胆也是不孝。因此,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让父母安心,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七、注意安全、做事稳妥,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人子女要让父母时时安心,虽然子女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但你的去处让父母挂念,让父母知道你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不沾染恶习,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不让父母牵肠挂肚,做人处事让父母放心,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八、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不干涉父母的自由,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父母有父母的想法,父母有父母的处事原则,做子女的不能因自己的看法不同而横加干涉,让父母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去他们愿意去的地方。因此,不限制老人们的自由,也是子女的一种孝心。
九、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孝的表现形式。家和万事兴,维护家庭的团结,处理好与家庭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孝的表现形式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为人子女做事做人,要把父母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要关注父母的感受。不随心所欲、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危害自己。在父母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情况下,力所能及的保障好父母的精神生活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代孝的表现形式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