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导今年才9岁


 

 

黄导今年才9

 

26,从漳州出发,到南靖参观土楼。

 

进入田螺村景区检票口,就有一群当地人围上来,年龄有大有小,穿着各式各样。先以为是兜售土特产的,后才发现是兜售“导游”。

我们没有理会“导游”的纠缠,径直穿过人群,向景区走去。

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叔叔,请个导游吧!”

回头一看,一个小丫头向我们跑来。我有些吃惊——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小的导游。小丫头眉清目秀,穿着还算整洁。我觉得有趣,也有帮助小学生勤工俭学的想法,就接受了她。

你导游一趟要多少钱?

“你看着给吧。我给你们讲解之后,如果讲得好,就给20,讲得不好就给10块。好吧?”

我看这小孩小小年纪对挣钱的事搞得这么清楚,就开玩笑说,“你这么小就挣这么多钱,不好。你要是讲得好就给10块。好不好?”

小丫头显得有些不乐意,又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生意,只好无奈地表示同意。

到达村子还有一段路程。一路走着,我和她聊起来。

“小朋友几岁了?”

9岁了。”

“上学没有?”

“上学了。二年级。”

“你姓什么?”

“姓黄。”

小丫头发音不是很准,我没有听清楚,就接着问:

“是不是黄色的黄?”

“不是。是一个草头,还有一个田,还有两点……”边说边比划。

比划来比划去,还是黄色的“黄”。

我开玩笑说,“你姓黄,我们就叫你黄导了。”

说着说着到了村口,路边一个摆地摊卖土产的老婆婆跟小丫头打招呼,大概是恭喜她又拉到一单生意。当问道价钱多少时,小丫头显得兴致不高,说只给10块。

进入村子,土楼就在眼前。

黄导说,“你们打算看几个楼?”

这一问我感到有些奇怪。这个景区也就5座土楼,而且是一个整体——所谓“四菜一汤”。

“当然全部都看了。”

“好吧。”在小丫头有些无奈的口气中我明白了,原来她期待的导游费是20元,但我跟她说讲得好才给10元,于是她想将线路压缩一些,减少几个景点。

不过小丫头还是不甘心,“我们就看振昌楼,步云楼,瑞云楼三座楼好不好?另外两座楼没有什么特点,就不要看了。”

我已经看出了小丫头的心绪,就坚持要全部看完。

小丫头的情绪进一步受到打击,不再主动说话。

 

到了第一座土楼门口,黄导开始解说,那口气是真正的“导游”的口气。只见她提高嗓门,拉直嗓音,用大人的口气一板一眼地大声说着:

“这座土楼叫做振昌楼。振是……的振,昌是……的昌。我们祖先给这座楼取这样的名,是为了……”

进入楼内,小丫头接着解说:

 “振昌楼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大门和大厅不对称,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对称吗?”

黄导所说的“不对称”,原来指的是大厅没有正对着大门,而是斜向一边。

“为什么呢?”我们用疑惑的口气回应着。

“我们祖先设计这座楼时,有意将大厅和大门错开,是为了体现‘财不外漏’的理念。”小丫头说出“理念”两个字时,着实让我吃惊。如此文绉绉的话居然从这样一个小丫头嘴里说出!本想再问点什么,考虑到这些话都是从导游手册上背下来的,小小年纪的她还无从理解,也就作罢。

我们正在回味着,小丫头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起话来,忘了介绍文昌楼的另外两个特点了。

在天井里转了一会儿,我把黄导叫过来。问她:

“这座楼里住了多少户人家?”

小丫头又恢复了导游的身份,以导游的口气生硬地解说道:

“振昌楼每一层楼有26间房,3层总共有78间。这里住了26户人家,每户人家有从下到上的一条线上的3间房。一楼是厨房,二楼住人,三楼存放粮食。”

看到小丫头一直情绪不高,在楼上参观时,我提出给她拍照。小丫头的兴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摆出各种可爱的姿势。在那一刻,我才发现这孩子身上活泼可爱的天性。

我们参观的第二座楼是瑞云楼。

来到门口,黄导按照固定的程式讲解了楼名的寓意。进入天井,开始介绍这座楼的建筑特点。

“瑞云楼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大厅和大门是对称的……”我刚想问,大厅正对大门是一般的布局,怎么还成了特点?又一想,按照小孩子的思维,“不对称”是一种特点,那么“对称也就是另外一种特点了。或者是编写导游手册的人没有动脑子,胡编一通糊弄人,首先就糊弄了这些孩子。

黄导接着解说:

为什么瑞云楼的大厅和大门是对称的?你们知道吗?

“为什么呢?”我们积极地回应着导游的提问。

“这是个风水问题。” 原来指望导游能够给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比如,前面将大厅和大门的“不对称”说成是为了体现“财不外露”的理念,那么“对称”也应该体现某种与此相关的理念,没想到导游用“风水”二字就打发了。不过,对小孩子的解说,本来就抱着一个好玩的心态,所以不必当真。

参观步云楼时,由于我不断给她拍照,黄导的兴致还不错。

从步云楼出来,黄导又想结束对我们的导游服务。大概天色已晚,她想结束对我们的服务,再去拉一笔生意。

“田螺坑最好的几座楼我们都看了,另外两座就不看了好不好?那两座楼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就在这时,我听到附近一个成年导游对他的游客说,“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文昌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椭圆形土楼。”

看小丫头有些不耐烦的样子,我想逗一逗她,就说:

“黄导,你好像不太愿意给我们做导游?”

“你们给的钱太少了。我给人讲5个景点一般要20块。你们只给10块,我就只想讲3个景点。”

我本来想跟她讲,既然同意了最先说好的价钱,就要好好讲,要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又一想,虽然这孩子在做挣钱这样的大人干的活,但这样的大人才能懂的大道理她还无法接受,也就作罢。

“这样,我给你20元,但后面你要好好讲。好不好?”其实一开始接受这个小导游的时候,我就打算给她100元的,权当是对她勤工俭学的支持。但现在一想,如果我给她那么多,似乎是对她不好好“工作”的一种奖励;再说,如果让她养成钱很好挣的观念,对她的成长也不利。权衡之下,就只给了她20元。

20元钱捏在手里,小丫头情绪一下子好转了许多。我接着和她聊起来。

“你的同学是不是还有很多都在做导游?”

“是啊。我们村里就有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由于兴奋,一下子说出很多名字。

“你是不是挣钱最多的小导游?”

“不是。我们村里挣钱最多的小导游是某某某,他最多一天挣了185块。”

“你这个假期是不是挣了很多钱?”

“是啊。我比我妈妈挣的还多。我已经挣了1700多块了。”

随后参观两座楼时,黄导明显敬业了许多,讲解积极主动,也不再闲聊了。

全部参观结束时,我说:

“黄导,你要不要去检票口接下一批游客?”

“还要去。不过我要回家去一趟。我要把钱交给我妈妈。你们要不要跟我去我们家?”

我以为小丫头想请我们到她家坐一坐,没想到他说的是:

“你们到我们家可以买一点土特产带回去。”

 

晚上就我和雨燕一起吃饭。

说起黄导,我们心里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