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海盗没想到自己成了练兵肉靶
文∕仲猛志
索马里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跟贫穷、饥饿和内乱搅合在一起,散布在附近海域的海盗们近几年杀人越货的举动很快就让这一地区暴得大名。索马里扼守着印度洋红海海域通往地中海或大西洋的咽喉,每年过往的近5万艘国际货运船只如果没法绕道,就只能成为海盗们眼中生杀予夺的猎物。劫持货船,勒索赎金,海盗们据此坐以自肥。国际社会至今也只能对此干瞪眼,各国的船主们只求平安,人货两全即可,而船主背后的各国政府并非不想撑腰,而是爱莫能助,除了代付赎金之外,也是鞭长莫及。——这总不是什么好事。
索马里海盗和其他的盗贼没有两样,问的只是钱财而不是国籍,但凡过往船只都难逃此劫,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将世界各国政府裹挟了进来,政府的背后是海军,但远洋护航总不是那么便宜的事,需要充足的经费,需要长途的给养,也还要看国际海事局的协调,否则自乱阵脚、乱打一气也不是没有可能。联合国安理会自6月至今已经出台了四份决议,但现实的效力却不容乐观,国际社会不是按兵不动,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实话,若不连根拔除海盗们的据点,将其彻底剿灭,而是警报拉响时应急起动,或者兴致所来动辄扫荡几次就算拉倒,那也不能绝其后患;而且这种行动远远不能指望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安理会四度呼吁有能力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打击海盗,许诺在未来一年内可以采取“一切适当必要的措施”,甚至可以在索马里陆地展开反海盗行动。既然安理会允许各国进入索马里领土和领空打击海盗,日本跃跃欲试,其外务官西村康稔表示,若能达成国际协调机制,日本想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
一般来说,国际货运船都是给本国政府缴纳过税的,当然有权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保护,政府也有义务为商业货运护驾,但政府的考虑并非就是几艘货船,国际海域往往是各国海军实力的角逐之地,不是随便哪一家说了就可以算数的。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即使谁有能力远洋武装护航,也须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展示实力的难得的机会。各国海军实力可以在索马里海域亮相竞技,厉兵秣马,也可以借此炫耀一番自己军事的威慑力,至少是施展身手的机会,比平时的练兵更有实战的手感。日本急于挣脱其《自卫队法》的原有桎梏,向索马里海域派遣自卫队舰船,用意也在于此。索马里海盗滋生至今,从最初只是劫掠货物到扣押人质索取赎金,目前显然已经鸟枪换炮,虽然还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已拥有不少精良的武器,机动灵活之余也并非不堪一击。显然,日本外务官挺身一言,至少可以获得良好的国际声誉,为洗白自己以往的劣迹多加了一瓢水。既护卫了本国的远航商船,又多少赢得了一点口碑,可谓是一石两鸟,名利双收。
实际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有只管收税不问一切的懒政,何况一次所收的税款可能还远远不抵远航保护经费的零头,而且长途跋涉、兴师动众似乎也是劳民伤财。——政府也会像生意人一样目光短浅,斤斤计较。如此一来,国际贸易固然也会因此受损,但最终还不至于就会落得无税可收的尴尬;不过,海军战舰长驱千万里,只为几艘商船,乍看上去是赔本的买卖。实则不然,至少坚定了商业货运的信心,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意也可以在五洲四海之间畅行无阻。
从海盗的角度来说,索马里海域自然占据了天时地利,只要商家生意亨通,又不得不路过这一海域,出手抢劫一次似乎就可一劳永逸,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过,靠海吃海也很难说就不是被逼梁山的事。索马里自1991年内乱至今,战祸不断,难民流离失所,生活所迫铤而走险也是其政权更迭无常,拿枪杆子的政府治理无方所致。当然,海上劫掠是无本万利的事,而索马里政权只顾内斗,无暇顾及;被劫货船一方的政府也遥不可及,外交辞令上的责难不过是隔靴搔痒;船主们不过是生意人而已,高额赎金能够息事宁人的话,也只能忍气吞声。——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纵容了海盗们。
各国政府如果能够积极回应安理会的呼吁,派遣战舰以及军用飞机赶赴索马里海域共商剿灭事宜,协调追剿,那海盗们的末日就不会太远了。一时的风光顿时灰飞烟灭,枪炮无眼,谁是肉靶和炮灰已经不言自明。(世界博览杂志09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