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监控,重庆银行率先实施风险限额管理
新年伊始,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际经济形势空前严峻,而国内经济的发展前景仍不很明朗,重庆银行为抵御金融危机加强了风险管理,由总行风险管理部牵头、信贷监控部参与制定并开始实施了《重庆银行风险限额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增强了风险控制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强化了风险管理的事前控制,确保全行各项风险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保障风险与业务的平衡发展。
一、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理念
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各类金融危机的发生表明,在风险集中度管理上的失控,容易导致银行遭受难于承受的损失,为了分散风险、控制集中度风险就必须为各类风险指标设定上(下)限,实行风险限额管理。风险限额代表了银行在某一特定领域中所能容忍的最大风险,凡在限额以内发生的非预期损失,都可以通过银行资本来抵御,超出限额则意味着损失会超过承受能力。限额管理是一种基于风险计量的管理方式,它综合体现了银行的经营战略、政策导向以及资本配置,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分散和预警的作用,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限额管理是对风险的事前管理。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各类指标的限额都是根据对风险变化的预测提前设定的。当某类指标保持在限额以下,说明业务发展稳健,风险基本可控;当指标逼近限额时,监测系统将发出预警信息,提示银行采取防范措施;而风险指标一旦突破限额,就预示着风险正在显著上升,银行应启动紧急处理程序。可见限额管理发生在资产损失形成之前,属于“防患于未然”的事前管理。
2、限额管理是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限额管理强调实时动态监控,即在每个时点上,系统都可以根据最新变化和业务数据,计算调整各项限额,并监测所有限额的执行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管理必须依托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畅通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全行范围的连续监控。
3、限额管理是对风险和收益的综合管理。风险限额是对业务经营规模施加的一种硬性约束。从短期看,限额管理可能会对业务拓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但长期而言它有利于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某项业务的开展在初始阶段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收益增加,但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而如果业务规模突破风险限额,就不利于银行增加实际收益。因此,风险限额不单纯是业务发展的约束,它也是银行经营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4、限额管理是基于资产组合分析的全面风险管理。银行的限额管理体系建立在风险计量和组合分析的基础上,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该体系不仅包括对单笔业务或某一领域的限额,也包括行业、区域、产品等资产组合层面的额度限制,它是基于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暴露的准确计算,是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风险限额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该办法的实施是重庆银行风险量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办法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总则、组织体系、限额制定、限额分解、限额监控、限额调整和超限额处理以及附则,限额管理的体系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出了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和统一组织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三大原则;
二是明确了各级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如董事会是限额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高级管理层负责拟定和实施年度方案等,而风险限额制定的依据主要是监管要求、董事会风险容忍度、风险偏好以及全行风险控制要求;
三是风险指标主管部门以有效控制风险为目的,根据自身风险计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向多个维度分解限额,把限额科学的分配到各个维度上;
四是风险指标主管部门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对限额进行时时和动态的监控,一旦出现预警信号就要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同时向高管层报告;
五是提出了对超限额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式。
三、实施风险限额管理的重大意义:
重庆银行作为一家即将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内城商行中率先出台限额管理办法,对城商行的风险管理起到了带头示范效应,办法体现了限额的设置、监测和控制三大过程,它的实施可确保风险管理政策落实到具体业务风险监控之中,因此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风险限额管理办法的制定标志着重庆银行风险限额管理体系的基本建立,使风险管理有了量化的监控手段。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在风险方面的各种政策和规定可以通过具体、详细的各种风险限额量化指标在业务中得以贯彻落实;
二是可以逐步改变风险计量结果与风险管理政策脱节的现象,风险计量结果与风险监控相结合,使风险计量结果对如何规避风险有了具体指导意义。
三是可以逐步向基层机构传导全行风险管理政策思路和风险偏好,从而实现风险政策在具体业务中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检验我行风险政策的有效性,为风险的精确计量提供依据。
2009年2月18日
科学监控,重庆银行率先实施风险限额管理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