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收获过,也失落过,幸福过也痛苦过,快乐于无奈相伴。回过头来细细思量,教育是什么呢?
按辞典里的解释,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智力发展、身体健康以及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几乎每本教育学教材都这么写,每位教育学的教师都这么说。如果你在考教育学的试卷上答出这样的话来,一定是正确的。然而,这就是教育吗?教育是能用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的吗?在试卷上考了满分就真正懂得教育了吗?我看未然。
有的认为教育是由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材不够还有课外资料,多多益善;认为教育是一遍一遍的讲道理,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是坏孩子,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孩子;认为教育是要通过各种训练和努力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考试时要考高分,最好是满分,一定要分厘计较,连0.5分也不放过,不然你就得不了第一名,就有可能不是优秀的学生,就会达不到高考录取分数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演,学生必须做好笔记,下来要牢牢的背,背公式、概念、定律、解题方法、范文、标准答案;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必须按照老师的意愿回答,否则就不得分;允许成绩好的学生有些骄傲,即使有点自私也无妨,成绩差的学生就不允许有一点可以值得自豪的地方;教育是一个模具,把参差不齐的学生一个个往里装,再塑造成标准的统一形状,塑不成的就有被淘汰的危险等等。
这就是教育吗?
不,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那我们要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教育是要教师去传授知识,但不是要学生堆积知识,堆积知识是电脑的事,人脑不但要积累知识更要会运用知识;教育应该是通过传授知识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育是要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磨炼意志,培养勇气与自信,而不是为达标而达标,不是为高考而高考;教育中,学生的方方面面是很难用分数来衡量的,在成长中的学生也是很难用好坏来定义的。教育是要学生如何懂得进步,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懂得考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教育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爱心交流,是师生精神的默契,是师生相互的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对未来美好的一种构建活动;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雅斯贝尔语),是让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教育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要告诉他方向,而是要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教育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疲惫的时候,教师不是要拖着他走,而是想法唤起他的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育是一种期待,要让学生时刻都能深深感到教师相信他们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教育是一种博大的关怀,如同冬天的阳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在这样的关怀里没有“差生”,只有暂时还没有取得成功的学生;教育是一种给予,一种厚重的给予,学生不仅能学到一门门功课,更能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教育不能用度量衡来测量,更不能用金钱来折算,教育者需要用心去体验其中的愉悦。教育是……
教育有感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