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的观察力很"敏锐"?


陈丹青的观察力很"敏锐 "?

2009年2月16日最后半个时辰,作为“锵锵三人行”的嘉宾,海归画家陈丹青再次与窦文涛,梁文道闲聊。他说,我是在上海长大的。发现上海有几类人消失了。他说了三类人:一是帝国主义分子消失了;二是很“YANG气”的工人消失了,“YANG气”的“YANG”是“阳刚”的阳(他不作后面的确定,我当即就理解为“洋”了);三是流氓不见了。 

看起来,陈先生对故乡的变化,观察得很敏锐。他是1953年出生的,陈丹青开眼认识世界的时光,正是中国的工人最朝气蓬勃的年代。陈丹青进小学读书,正是大跃进的火红岁月。作为中国产业工人最大聚集地,上海工人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任何一个人群能与之齐肩。社会上普遍的称呼是“工人老大哥”!人民广场东南角就是“工人文化俱乐部”。“咱们工人有力量”!陈丹青早年所形成的工人形象,就是江南造船厂制造出来的万吨水压机顶天立地的形象!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时时刻刻,世界能不变化吗?况且已是几十年后了。陈丹青本人,不也从一个唱着“小鸟在前面带路”少年,一个戴着红领巾的懵懂少年,变成了对世界有了更深邃认识的半老陈郎了?

看了今天陈丹青的感慨,不能不佩服陈先生的才华。但愿陈先生能够涵养自己的那种社会观察力。衷心希望陈先生“莫向斜阳嗟往事”,不限于单一的艺术形式,多多表达对社会的观感。

表达,是要有先决条件的。特别对如今的人来说。只有勇气,是不够的,仅仅有勇气,表达言辞不可能准确无误。或是不咸不淡,或是刺耳刺眼令人讨厌。表达,没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也是点不准社会穴位的。陈丹青先生今天在“锵锵三人行”的表达,就很透彻。因为他表达了真知灼见.

表达,就应是真知灼见.什么叫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就是一针见血,就是直截了当的是非黑白之判断.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人,有见人所未见的观察力,但没有勇气表达!上海人群这几十年的变化,尤其是阳气工人在消失的现象,,许多人早有所察,早有所见.但老子的"不为天下先"的教导,让这些人宁愿装聋作哑.宁愿难得糊涂.所以当下社会中,朝气蓬勃的人群少了,阳刚之气少了.

 “莫向斜阳嗟往事,人间不朽是文章”!希冀早日看到陈先生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