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务工人员大批流向浙江


  就在媒体大篇幅报道就业难的同时,有业者却抱怨,招厂长大把人应聘,招普工却无人问津,且有向江浙一带转移的趋势。有人大代表称找工难与招工难并不矛盾,主要原因是工人和企业在工资待遇上不能协调一致。

  怕辛苦 应聘者不愿下车间

  根据《广州日报》的近日新闻报道,广州海珠区制衣厂经理唐女士称,其工厂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三月份订单已满。“我们厂的规模为100~200多人,开春后却只有十来个到岗,开不了工,急需生产线普通工人。”她到南方人才市场和报社刊登招工信息,但应聘者个个都想当管理人员,坐办公室。她打电话给老工人,对方答:“不想出来。”她说,附近不少工厂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有订单,却无人开工,机器都闲置着。

  招不到人是不是因为工资低?唐女士对此表示不认同,称车衣工的月薪最高4000元,平时也有2000元,“这样也吸引不到工人。”她说,因为找不到熟练工,厂里退了一步,愿意招新手,进厂后再培训,但这样还是招不到人。

  “春节我回湖南老家想带几个小姑娘过来打工,她们一听要下车间就不肯,说‘太辛苦,宁可去宾馆。’”唐女士说,她们更想做文员,但文员一个月才1500元,生产工一个月2500元。听她讲完利害,人家还是不买账。

  招工难 守着订单难开工

  “我现在接到一个20多万元的订单,但因为招不到工人迟迟开不了工。”番禺区一家五金厂负责人杨先生表示,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他一直奔走于广州人才市场,但招到的工人大多是刚刚学会五金加工的“生手”,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杨先生否认招不到工是因为工资低的原因,他介绍说,对于熟练的技术工人,最高他开出一个月4000元工资,而对于“生手”,他也给到一个月1200~1800元的工资。

  杨生先认为招工难的原因是熟练技工的流失,“一部分工人向江浙一带转移,一部分优秀技工辞工后自己开了厂,而一些工人因为年龄太大返回了家乡”。杨先生表示向江浙一带转移的工人占了一大部分,“据我了解,在同等的技术条件下,江浙地区的工资平均要比广东高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