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盛世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费成康研究员


专家学者谈盛世中国   (-)

 

今起将连续摘编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名人论述"盛世中国"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成果,以此来佐证自己在<<盛世中华 魅力重庆>>系列文章中的说法及观点: 

 如今的中国可以说是"准盛世'',即进入盛世的初级阶段; 而再经过10---15左右的发展,就可以真正进入又一个盛世。而且可以预计: 在二十一世纪里,中国会形成超越历代盛世的最辉煌的盛世!并且根据历史经验,一旦进入盛世一般会持续一个世纪以上!

重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是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承担三峡百万移民的重鎮,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的城乡统筹的直辖市,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缩影!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尽管现在[盛世说]遭到-些人的怀疑或在反对,但俗话说: +年磨一剑我坚信: 在十年左右当中国进入盛世之时,我的"中华盛世说''一定会得到官方和民间的广泛认同,也-定会上升为民族的意志.国家的战略!(为"战略''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去发现)


 

 

论中国的盛世 (摘要)

 

作者: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费成康研究员

 

   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但青史留芳、后世公认的盛世仅有4次,即周代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天宝时的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此外,还有认同度不高的明代“仁宣致治”。

    历次盛世都肇始于第二代君主在位期间。这里第二代的概念,不是指第二个即位的君主,而是指开国君主的下一代。周成王、汉文帝、唐太宗及康熙皇帝皆是开国君主之子。没有出现盛世的朝代或是“二世而亡”,如秦代、隋代;或是在第二代君主在位期间便确定了其皇朝黯淡的前景,如晋代、宋代和元代。第二代君主是一个朝代兴衰的关键。

    第二代君主成为一个朝代能否出现盛世直至兴衰的关键,决非偶然的巧合。由于专制皇朝实行家天下,第二代君主并非从天下英才中遴选出来,而仅因为他们是先帝的骨血,因此,他们必定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低于叱咤风云的上一代。然而,第二代君主即位时,新皇朝的基础尚未稳固,他们不仅要面对先帝遗留的各种困难,还要面对被先帝的铁腕压抑着的危机。如果第二代君主的素质过差,是不可救药的昏君、暴君,就会迅速地被淘汰出局,使他们的朝代迅即覆灭。如果第二代出的是平庸的君主,那么国祚尚可延续,但他们的朝代必定与盛世擦肩而过。只有第二代君主也是杰出人物的朝代,几百年一遇的盛世才会降临。

    由于繁荣的经济、充实的国力,都要通过民众的辛勤劳动才能逐步累积起来,因而在第二代君主奠定盛世的基础后,随后的两三代君主必须都是或大多是贤明的君主,才能继续推行各种富国强民政策,真正铸就盛世,使盛世在第三代或第四、第五代君主的统治时期达到巅峰。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绝对的太平盛世,盛世时并非到处国泰民安,歌舞升平,而是仍存在各种矛盾,直至爆发战争。盛世是民富国强的年代,但不是迄今尚未出现过的“大同世界”;即便在盛世时,统治者们也不能高枕无忧,而是必须兢兢业业,这样才能维持和发展盛世。

   有些君主统治的年代尽管也很繁盛,但却未被称作盛世。例如,明成祖的永乐年间。这是因为明成祖在夺取政权时曾有被民众憎恶的“惭德”。一个时代是否是盛世,最终也须得到民众的认同。

    各个朝代的盛世都出现于开国初期,其后都没有形成第二次盛世;第二代君主在位时未能开创盛世的皇朝,盛世便背其远去。这是因为在实行家天下的专制皇朝中,君主的素质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总趋势;历代皇朝都缺乏对于过时制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难以遏制官员的腐败。因此,开国初期已死气沉沉的朝代无法在其中后期开创辉煌的年代,出现了盛世的朝代都不能长盛不衰,并无法梅开两度。

   今日的中国无疑已基本符合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标准。尽管中国仍面对很多急待解决的难题,但这并不影响对中国已跨入盛世的认定。而绝对的太平盛世从不存在的史实,又警示今日的人们必须居安思危,继续奋斗,才能使盛世得到延续和发展。由于以往导致国家无法长盛不衰的因素在今日或是不复存在,或是可被逐步解决,因此,中国应该能长期兴盛,并可能在21世纪形成逾越历代盛世的最辉煌的盛世

文章出处:上海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