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反贪


和珅反贪

双休日上网看电视剧,选择的是刚在电视上播放的《乾隆王朝》,因为前面的几集没有看,这回一块儿补齐了。

前几集比较集中地写了和珅办的几个案子,颇有启发。和珅本来是一个绿营书办,竟然敢于参甘肃总督王亶望谎报旱情,骗取赈灾款子,中饱私囊。这种“犯上”的劲头,让乾隆刮目相看。乾隆派和珅去查这个案子。和珅诉苦说,办不了,因为官儿太小,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也。于是,乾隆当即提拔和珅为户部侍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钦差大臣了。

和珅并没有兴师动众,也没有给甘肃方面打招呼,快速赶往甘肃,调查王亶望贪污。原来,王亶望采取卖官的方法,大肆捞取钱财。敛财700万两银子,拿出300万修葺康熙行宫以媚上、为百姓铺路造桥赚取民心、分给同僚以封口,自己留下400万两,悄悄运回浙江老宅藏匿起来。这是和珅采取隔离办法,把王亶望软禁起来,然后,从他的后院寻找突破口从而获得证据的。这个案子办得漂亮。受到乾隆的嘉奖。

不料,由此又引出了另外一个更大的贪污案。这就是浙江巡抚陈辉祖。乾隆让陈辉祖查抄王亶望在浙江的老家,没想到,这个陈辉祖执法犯法,把王亶望的财物克扣或者调包了,只上缴100万两银子,自己留下300万两,还有不计其数的珠宝珍玩。

陈辉祖是乾隆倚重的老臣了,要参到陈辉祖,显然比参倒王亶望还要困难得多。因此,和珅没有向皇上打报告、在朝廷上递折子,而是采取先给皇后送礼的法子,一步一步让皇上注意到这档子事儿。送的是陈辉祖调包的垃圾玉器,皇后受到侮辱了,向太皇太后诉苦,太皇太后给皇上提醒,皇上顺藤摸瓜,就到了户部仓库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皇上这回就不得不办陈辉祖的事了。和珅反贪有功,擢升为户部尚书。

话说皇上要为太皇太后过85岁的生日,准备建一座万福楼送给太后。可是,太后觉得这样太破费了,不同意。然而,皇上的孝心没有地方安置,欲罢不能。这个时候,和珅给皇上解决了难题,保证不动用国库里的一两银子,全部自筹资金。和珅不是印钞机,他采取的是捐款的法子,首先带头捐银2000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的臣工也都响应了。皇上自然不能不表示,捐出私房钱20万两银子。皇上的力量更无边了。和珅趁热打铁,向全国发出倡议,打出“孝”的大旗,擂响“忠”的战鼓,各省巡抚也都动辄十几万两银子捐出。这就引出御史钱峰的折子来了,他一下子参10个巡抚贪污。这是明摆着的,一下子捐出这么多的银子,不吃不喝多少年,俸禄也是不够的。皇上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把万福楼造好再说。然而,钱峰不依不饶。皇上本来是想让和珅去查办的。可是,和珅不接牌,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钱峰了。

然而,和珅并没有闲着。因为和珅知道,这个案子,不过是皇上要堵钱峰的嘴巴。明摆着是贪污,可是,如果查办了,万福楼还盖不盖呢?怎不能用赃款来给太后国生日吧?于是,和珅暗地里给各省巡抚送信,让他们消灭罪证,对付钱峰,让钱峰无功而返。这样一来,皇上赚取了纳谏的美名,万福楼不耽误建造。再说了,如果把10个巡抚都查办了,不是给乾隆盛世摸黑么?如此体察圣心,和珅焉有不发达之理也。

和珅知道,反贪是重要的,但是,皇上的意思更重要。反贪反到皇上不高兴,就要刹车。和珅以反贪战士崭露头角,获得宠信,最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贪污犯,这是历史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其实,这个和人品无关,倒是和制度有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珅的地位决定了他必贪无疑。皇上其实也是知道的。之所以没有办和珅的事,是因为,办了和珅,还有和珅第二,和珅第N前赴后继,倒不如喂饱一个。反正和珅的财产也没有汇到国外,都在家里藏着呢,权当是国库外设吧,什么时候要钱了,直接去拿就行了。因此,乾隆驾崩之后,嘉庆就去收缴了,这是老子给儿子留下的遗产。和珅再怎么聪明,难道还有皇上聪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