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的特约商户是指与银行签定受理银行卡业务协议并同意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结算的商户,特惠商户是指银行卡特约商户中为持卡人提供特别优惠服务的商户,可给予持卡人消费价格的折扣。特约商户是银行卡产业链上的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四大要素之一,如果没有特约商户,就不能实现银行卡的刷卡消费进行结算的目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了。
一、国内银行卡特约商户与机具的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国内从香港引入银行卡业务,就是从开发高档消费场所成为银行卡特约商户来为国外持卡人提供刷卡消费服务开始,国内银行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也随之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银行卡特约商户已经从开始的高档消费领域走向大众消费领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银行卡以其方便、安全、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人们现在也逐渐习惯了用银行卡来进行支付,同时越来越多的商户也已经接受银行卡作为重要的结算支付方式。
从一些数字中,可以感受到国内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发展状况:
内容
|
2002年底
|
2008年底
|
增长率
|
发卡数量(亿张)
|
4.9
|
18
|
267%
|
特约商户数量(万户)
|
20
|
118
|
490%
|
ATM/POS数量(万台)
|
4.9/28.6
|
16/185
|
226/546%
|
交易总额(万亿元)
|
11.56
|
103.3
|
793%
|
近几年,银行卡受理环境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使用银行卡进行支付,在科技性、安全性、便捷性、市场细分、促进消费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银行卡也从初期以现金支付替代工具为主向多功能金融服务载体方向发展,银行卡的一些新型功能也在继续得到开发。
二、银行卡特约商户反映出来的问题
然而尽管经济环境逐渐有利于银行卡发展,但是特约商户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不容回避,特别是在一些特约商户会经常发生“罢刷”现象,这些问题成为了银行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协调的声音。
1.商户“拒刷”现象普遍,刷卡机具分布不均衡
在一些商户,甚至是一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存在着抵制或变相抵制银行卡刷卡交易的现象,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刷卡手续费费率问题。
由于多年收单市场中,商户与收单机构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联之间的无序竞争,有的收单机构为抢占收单市场而采取压低回佣率(甚至出现过0费率)或签订排他性协议等手段来限制其它银行卡的使用,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费率已经从几年前1~4%降到了0.5~2%,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降无可降的底限,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也是“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零售业的利润也在逐年降低,如果刷卡不能为商户带来营业收入的增加,反而还要减少利润收入,那么其受理刷卡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型商户中刷卡比率比大中型商户低的主要原因。也有一些特约商户通过市场博弈中的资源优势,则继续要求收单机构降低费率,否则就采取一些手段限制或阻止刷卡消费,国内也出现过多起商户联合罢刷卡事件。
另外有些非特约商户拒绝安装POS机,除了费率问题外,也有出于逃税的目的,这也引发出是否对银行卡特约商户进行税费支持的话题。虽然国内POS机数量从2002年到2008年的六年中增长了5.5倍,但是却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以及其中的大中型商户,银行卡特约商户以及POS机具的分布极不均衡,平均覆盖率仍显不足,用卡环境很大程度上依旧限制着银行卡的使用。
2.刷卡安全性责任界定问题
尽管银行卡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消费工具,但是银行卡盗刷现象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收单机构都会对特约商户进行收单业务的培训,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对伪卡的识别、对持卡人签字的识别等问题上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技术困难,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违规特约商户与不良分子相互勾结从事犯罪活动。持卡人的银行卡被盗刷后,银行为了规避自身风险,通常会提示持卡人追究特约商户的责任,一些判定商户负有连带责任案例,也使得一些特约商户心存芥蒂,阻碍了部分正当商户的刷卡积极性。
三、特约商户的希望与无奈
经常可以听到社会中一直有对银行卡特约商户的指责,收单机构指责特约商户不按照约定为持卡人提供正常的刷卡服务,银行指责特约商户提供的优惠折扣不具有吸引力,持卡人指责特约商户的声音就更多了。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分析为什么这些特约商户会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特约商户对于持卡消费为其带来的优势的理解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作为特约商户更应该有为自己利益而辩白的权利。
一般地,银行在开发特约商户的同时,还会要求特约商户为其持卡人提供一些优惠折扣,吸引持卡人前去消费。作为特约商户来说,也是希望借助通过与银行的合作获得持卡人的规模消费,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然而由于在过去的很多年中,银行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银行卡规模及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对银行卡特约商户市场发展的研究,对持卡人更是缺乏精准的市场细分,并提供分众化的服务,通常就是将全部的特惠服务信息集中罗列在给持卡人寄发的优惠手册中或者网站上。从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持卡人的消费一般是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很难想象持卡人为了获得并无太大诱惑力的折扣而去大费周折地查看优惠信息,一方面是银行要求特约商户提供优惠折扣,另一方面银行无法保证引导持卡人到特约商户消费,银行向特约商户承诺的数量级持卡人用户对于特约商户而言如同虚设,长此以往就大大挫伤了特约商户的热情。
特约商户在银行卡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为了不得罪银行,会为银行卡提供统一的优惠折扣,任何一家银行的银行卡用户前去消费,享受的折扣几乎都是一致的,这些折扣也都是一些不疼不痒的,难以吸引到持卡人,因此也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持卡人因为优惠不满意而不去,特约商户因为没有比较多的持卡消费者光顾而没有更好的优惠折扣。特约商户为其自身的优质客户提供的优惠服务,一般其他客户很难享受到。
四、银行应该加强对特约商户的服务意识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的确应该反思过去的经营理念,发卡银行、持卡人、商户本来就是同等重要的三个要素而缺一不可,如何在扩大持卡人数量的同时,维护好特约商户的利益,这对于银行卡的发展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1.银行做好持卡人、商户的分类工作,把众多持卡人根据性别、年龄、消费习惯、消费金额等指标进行细分,再根据特约商户的经营范围、消费规模、适应人群等指标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向某一特定持卡人群体提供适合的特约商户资讯信息,来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2.优化信息传递手段,及时将特约商户的优惠信息传递到经过细分后的持卡人群体。一般的银行多采取账单夹寄的方式来传递商户资讯信息,但这种方式过程较长,持卡人会因多种原因无法获得或遗失,而且还有携带查找不便等因素,这就使得资讯传递的效果大打折扣。随着3G通信技术的普及,手机作为信息传递媒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的作用逐渐浮出水面,银行完全可以借助于3G通信技术并结合互联网,将特约商户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持卡人。
3.银行应该在刷卡费率问题上建立统一管理的政策,避免出现收单机构的恶意竞争而造成的费率混乱的局面,让商户总认为刷卡费率有下降空间,让银行自身陷入发展的被动之中。
4.银行不能仅停留于要求特约商户提供某种优惠服务项目,更应该为特约商户策划一些促进本行持卡用户消费的优惠项目,引导持卡人为特约商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只有这样特约商户也会积极配合银行,形成良性发展的模式。
5.参考韩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经验,推出“商户税收奖励”政策,对受理银行卡的商户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解决银行卡手续费的重复计税问题等。同时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制订相关的公务卡支出管理政策,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公务卡的使用。
6.建立明晰的银行卡风险责任界定机制。由于盗刷卡问题可能会为特约商户带来潜在的风险,也束缚了特约商户的积极性。在新的法律法规中应该制订相关条例,将特约商户因技术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盗刷卡所引发的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的法律纠纷,与恶意参与盗刷卡犯罪的特约商户责任进行明确界定,保护正当的特约商户权益,打击包括以非法套现为目的的违法商户。
建立良好的发卡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位一体的用卡关系和环境,特约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以达到共同促进银行卡市场繁荣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