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失灵 市场失控


开发商不盖房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潜规则,并且招来了像潘石屹这类靠辛苦盖房赚钱的开发商的强烈嫉妒。也难怪,因为那些不盖房的开发商似乎赚的比盖房子的要多得多,也轻松的多。一个不公平的市场,必然会导致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的。著名财经人士叶檀也用数字告诉人们开发商囤地胜过囤金,在国家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开发商囤积土地赚取差价当然就成了一个相当合算的选择。其实对于政府政策的失灵,我们也不是一次领教了,房地产走到今天,都是政策之结果了。

下面就看看我们的政策是如何执行的: 

1999年国土部颁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5号)》,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此政策颁布之日至今,我们似乎很少看到真正按规定办的,相反的是开发商大量大面积的囤地行为随处可见,但政府似乎视而不见,政策执行也是可有可无。

2007年,央行、银监会9月27日共同发布通知(俗称9.27新政),要求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通知要求,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在房地产过热的07年政府颁布了此二套房政策,但自政策出台之日起就广受争议,似乎各银行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为了利益四处作假帮客户贷款,而国家政策又是漏洞百出缺乏实际操作的细节,再加上无人监管,最后的结果就是政策的形同虚设。最近市场传闻关于房地产的很多优惠政策年底要取消,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某些人借机获利的市场炒作,总之广大群众要擦亮双眼,分析看待了。

当然对于政府的政策执行出问题的不仅仅是以上两个,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执行也同样是漏洞百出,甚至是成了经济适用不经济,保障住房不保障的腐败土壤。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不能有效的执行,那还不如不制定呢,因为那样也少了让老百姓的美好期望成为泡影。潘石屹则更加形象的把政府政策比喻为狼来了的故事,口号喊了不少,落到实处的又甚少。就其原因无非几个:1》政府利益牵涉其中2》官商勾结,权钱交易3》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比赛怎能公平。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市场的归市场,保障民生的归政府。但在当下的中国房地产,是市场的,民生的都要归政府,因为我们的市场同样逃脱不了政府的无形之手。民生,高房价,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永远是一潭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