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买房的本质问题


                                                    年轻人买房的本质问题              

关键词:年轻人买房 蜗居 住房反腐 炒房 买房和租房 住房货币化 市场化

继华远董事主席任志强南京抛出“年轻人不该买房”的言论,受到众多人士广泛的声讨,也引起房地产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思考。《蜗居》站在想买房而又买不起房的人角度,去揭示了社会上住房的现实,让很多年轻人成为了愤青。作为房地产在研人,应该从理性角度去认识《蜗居》现象和考量任总的言论,并有责任让社会更多对住房现状不满的消费者认清我国楼市的真正现状。个人认为,任总的“年轻人本不该买房”言论过激,《蜗居》所展现的买房现实片面,年轻人买房的本质问题是需求问题,。

一是中国住房货币化和市场化正确与否?

在中国住房货币化改革前,中国的住房很是和谐,有工作的都是福利分房和单位建房,特别是大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有了金饭碗和住房。那时候虽然单位分房简单或者住房面积狭小,但生活都过程很是一融恰,很少有人去骂政府或者住房建设者。在这期间的住房发展使得中国住房自有率达到80%左右(很多网友质疑,但这国家统计数据可查)。

自从98年中国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房改房、住房商品化和货币化,使得更多的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使得住房环境发生变化,全国各地都兴建大量的住宅,可是住房便成了社会问题。如房价暴涨,炒房者或者投机者增加、购房需要者增多等,年轻人买不起房,大学生蜗居生活现象。

难道是住房市场化或者住房货币化改革方向或者宏观调控错误了吗?难道政府真的错了吗?难道国庆盛典上还反应不出我国的进步,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吗?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骂国家、恨政府等言论,这都是真正用心去仔细那是不是我们应该回归以前的福利分房,计划分房时代。现在的中国信息化、城市化环境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工资收入增加,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奔跑时,我们追求改善住房的需要。

经济在发展,住房在增加,房地产的关联性强和先导性带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回暖,中国住房货币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关键,也很好地反击奥巴马质疑中国“市场经济”,中国住房市场化得到学界和业界大多人士的认可,虽然中间出现了某些问题,但这都是可以解决和完善的,因而中国货币化改革方向正确。

二、中国年轻人买房难原因分析

1、住房需要和住房需求的误解。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意味着市场上的住房由市场机制、价格机制而定,价者高等,房价是由于市场的供求均衡决定。中国房地产改革10多年来,房价确实暴涨了,让很多人支付不起或者让更多的人成为了城市新群体“房奴”。确实,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并有改善住房的需要。但是房价增加快于工资增加,(任总说的房价增加速度和工资收入增加速度比是错的,个人觉得,真正的是房价的基数大,工资的基数小,即使房价增加的倍数或者速度没有工资高,因而使得工资增加更加难以支付房价的增加,从而形成了住房困难)。想买房而又买不起房就是住房需要者,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是消费者有需要并且有支付能力。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碰到自己买房买不起说骂政府,骂社会主义,骂中国共产党,殊不知是自己没有住房需求,只是有住房需要。市场经济告诉我们:市场是不会满足有需要者,只满足需求者。

2、住房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的误解。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安居乐业”、“居者有其屋”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住房是人的生活必需品。其实不是这样理解,其实很多人就把“居者有其屋”改成“居都有其所”了。这是思想的进步,可是很多人意识不到或者传统思想没有改变过来,更或者是中国的住房观念环境原因。2008年中国粮食涨价、中国猪肉涨价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调控下这都得以控制,成为了社会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而住房为什么怎么调了调不了,其中一个是因为住房的特殊性价格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因为住房对于普通住房者来讲是奢侈品,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必需品。“衣、食、住、行”中的住是确保有个地方住,而不是有个自己的房子。在三线城市一套住房按30万计算,首付按2成或者3成计算就得需要68万,在一线、二线城市一套住房100万,首付就得20万到30万,对于一个年轻人或者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即使工作了2年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就算解决了首付问题,还有每个月的按揭“月供”要还,生活状况就如《蜗居》海萍和海藻的生活写照,因而住房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奢侈品。

3、炒房者和住房反腐问题。很多人骂政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政府让更多的人出现了住房难问题。政府在发展房地产上税赋过重,推动着中国房价大增。还有一个就是对炒房者、住房投机者的抑制问题,在处理自住需求和投机需求方面出现了利益博弈的选择问题。偏向于效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公平问题。现在中国住房市场上,有资本生产要素或者权力者掌握着大量的房源,形成了很多空置房,让很多住不起房的人愤怒,是这些炒房者拉动中国房价上涨,市场上的炒房团尤其是温州的炒房团,民间资金进入房市和制造业企业资金进入楼市,他们的投资炒房和投机炒房将大量真正需要住房者挤出了住房需求的行列。而政府在炒房者上的管理不力或者执行力不够,政府出台宏观调控,不仅没有起到正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的效果。炒房者肆无忌惮地炒房,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政府来解决。但是按照市场规律,限制市场主体的市场自由活动将严重阻碍市场的发展,这也让政府很是为难,在推进住房市场化的同时,又要扼制住房市场化,投资者和投机者对市场的作用评估确实值得研究。因而政府在2009年推行住房反腐问题,住房问题不仅是市场问题,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到官员腐败、住房腐败、社会寻租等不良风气,如《蜗居》里政府官员与开发商、拆迁商的利益共谋问题。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加大力度在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影响,但这需要时间,同时个人呼吁政府及房地产学者进行思路改革,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向房地产宏观战略调控转变。

4、买房观念问题。中国年轻人买房大多都是要买房结婚,现在形成了没有新房就不结婚的概念,特别是很多女方母亲总是提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在可能支付的时候是可以满足,但是没有条件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一下,这个条件是否真的有意义?买房就幸福租房结婚就不幸福?《蜗居》里海萍租房时五年过得很是幸福,虽然有向往想买房,但是他们家庭和谐幸福,而小贝和海藻因为要等到买房结婚后来就出现了问题,当然他们最后走到分开不是因为房子问题,但是这里折现出了先买房再结婚的不好一面,也许他们先租房结婚可能就不会出现后面的问题了。个人认为,家里有条件买房的人或者由于父母帮忙买得起住房的人,他们可以买房结婚,因为现在的家庭很是让人担忧,大多是独子女,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子没有住房,这都能理解。但是对于家庭和子女实在是无法支付得起买房结婚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这个观念,买房就结婚的概念。殊不知,因为结婚就得买房拆散了多少恋人。现实中买不起房的年轻还是很多的。买房和租房,年轻人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行,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不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才是观念改变的关键。

三、年轻人买房本质问题

买房问题的本质在哪?个人认为,任总的“年轻人本不该买房”言论过激,《蜗居》所展现的买房现实片面。

年轻人买房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支付问题,是有没有需求的问题。有能力就买没有就不买,没有能力就租商品房,再不能租房就走向政府保障房。政府一直在致立于解决住房问题,保障房政策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9000万保障房投入的确实很少,但这些都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政府住房反腐力度加强,在未来住房市场上,《蜗居》现象会有所改观,限制了官商勾结,加大政府住房财政支出,两样能增加房地产产值,同样能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形成大量的投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