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到的爱
文/吴国树
12月19日,周六,晚饭后径直来到了图书馆机房找论文的材料,周六图书馆机房比往日拥挤了非常多,绕了一圈才在机房的最后几排找到一个空位坐下开始自己的“工作”。
当时间来到了9:04分的时候感觉后面有人在摇我的椅子,环顾四周,无人走动,四周也是出奇的静,只是能够听到大家敲键盘的声音,所以自己也就没当回事,继续自己的“工作”了。又过了二十秒的时间,这下椅子摇的更厉害了,而且还持续了四五秒钟,也就是在几乎的同一时刻,周围的同学也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并开始了一段较短时间的嘈杂议论:“我还以为刚才谁摇我的椅子呢?”,这下我才认为我刚才的反应还是和大家同步的。在同一时刻,我的脑子里的迸出两个字“地震”,说实话那一下子我还真的两腿感觉发软,因为以前从没或几乎没有地震的感觉,基本上都停留在字面上,况且这次还持续了四五秒钟。大家也大都意识到了地震,纷纷往室外跑,那个时候大家是井然有序的,至少没有拥挤,都很“礼貌”的按顺序地往外走。这是我感受的第一个“震”到的爱。
走到室外的时候放眼过去满校园的全是同学,黑压压的一片,从教室自习出来的,从图书馆出来的,从宿舍楼出来的,挤了满满的一校园。看到的是不多的“三五成群”,看到的更多的是“各自为阵”下的拿着一个手机“喂,妈,家里情况怎样了,我这边没什么事情”等等的往家打的电话。也就在同一时刻我也拿出来手机拨打了爸爸的电话,手机显示“网络繁忙”,连续试了五六次均显示同一字幕“网络繁忙”。我想估计半小时内是不可能打通了,因为信号已经被“先下手为强”的同学们给抢占了,想想我们的学校将近一万五千人,这一刻有多少的同学往家中报平安,那么大学城的十几所高校又有多少的学子往家中报平安,那么整个福州又将有多少的游子学子将电话打给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这是我感受到的第二个“震”到的爱。
在室外待了将近四十多分钟,感觉没什么大事了,就回到寝室了。打开电脑,第一感觉就是搜索下刚刚的“地震”。最新的一条是在中国新闻网上看到了“2009年12月19日21时03分许,台湾花莲海域发生6.7级地震,受地震波及影响,福建省福州市有明显震感。”而短短几分钟后后面的新闻跟帖就达到了五六百条,一部分是报道自己的“震”感,而更多的还是外省的游子给福建的父老乡亲的亲切问候,跟帖还在不断的上升。“四海一家”,这是我的第三个“震”到的爱。
虽然是受到台湾花莲海域的地震波及影响,让福州轻轻感受到了一点的震感。小小的震感,震出了前文的几个小小的感受,虽然都是很小很平凡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置身于其中的话,更多的还是那种感动,那种“浅浅的但意味深长的爱”的感动,那种“震”到的爱的感动。不经意间自己给自己上看一课,老师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