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到底是什么?从本质来说,市场就是人类的经济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而言之,市场就是人的行为。
全球的市场均有其共性,但各国、各区域的市场也有其特殊性。人类要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把握市场的共性,尊重和服从市场的客观规律,在正常的市场运转过程中,让市场规律发挥应有的自我调节作用,这就是市场的第一只手,也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无形的手”。
人类的行为具有“趋利避害”、“自尚排他”、“逃避约束”等天性,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制订了大量的法律典章、政策制度、乡规民约,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约束和规范人类的行为。因此,人的行为到底需不需要政府去引导、规范、监控和干预?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也就是说,市场必须在为人类设定的规约之内运行,不能脱离相应的规则和轨道,而这一切,只能通过政府来监控和调节,这就是市场的第二只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形的手”。
一直以最完全市场化自称的美国,成为这次世界金融海啸的源头和中心,其灾情波及世界,迫使美国、欧洲多国和日本等世界经济强国和金融大国纷纷抛弃“无形的手”,分别或联合用“有形的手”去干预、拯救市场,从增加市场流动性、鼓励和扶持同业兼并、直接动用财政资金救助破产的金融机构到担保所有银行的存款等等,用尽一切可用的手段。荷兰、比利时、英国、冰岛、意大利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甚至陆续将一些银行收归国有。是什么促使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突然改弦更张,向社会主义国有化和政府干预市场迈出如此重大的一步呢?正如英国首相布朗所说:“在银行体系方面,政府存在失职”。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以后,国内一些国际洋奴和买办走狗们就把“市场”当作万灵的上帝,对市场具有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奉若神明,到处宣扬、大肆鼓吹“政府要退出市场,不要干预市场”等观点。政府希望规范股市、平抑楼价、稳定物价,他们就对政府横加指责,认为政府干预市场是“粗暴的行为”,“是不懂市场规律”的表现,是用“有形的手”去伤害甚至是砍断“无形的手”,是在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些人其实是在利用自身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法规方面的权力和引导舆论、掌握话语权等优势,绞尽脑汁把市场搞乱,要么直接为自己和亲属在伪市场化、影子市场的运作中谋取私利,要么为外国主子和买办集团抢劫、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而摇旗呐喊、赤膊上阵,担心政府干预市场会影响他们或主子们的预期收获和既得利益,因而不断游说、劝诱、阻吓政府高官放弃干预市场的念头,任由市场按他们的意愿和设定的方向自由散乱地发展,然后乱中取胜。
任何理论模型都是建立在理想条件下的,而社会现实永远不可能满足这种理论模型成立的条件。因此,任何理论模型都只能是假设、虚拟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用这样假设、虚拟的理论去指导社会实践,结果必然是四处碰壁,以失败告终。市场的运行发展就像人的发育长大一样,需要补充营养、启蒙教育、激励约束、防疫治病、惩错纠偏等才能健康成长,因此,采取及时、得当和有效的手段对出现问题的市场进行干预引导,是政府非常重要的责任之一。就像人不可避免会生病一样,市场也会由于她自身缺乏自我规范、约束纠偏的机制和抗御风险的免疫力而出现各种问题,何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先天不足,法律不完善,各种规则尚未建立,社会诚信严重缺失,信息极不对称,市场随时失灵。这就需要政府履行医生的职责,发现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对市场进行“救治”,避免市场病情恶化,并尽快使市场康复。如我国目前出现的股市大起大落、投机炒作严重、证券公司和中介机构违规操作等问题,房地产价格飞涨、恶意屯地炒楼、开发商绑架银行等问题,以及假冒伪劣有毒产品泛滥、社会道德沦丧、文明诚信缺失等等问题,就都是政府干预不及时、不到位的结果。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正是发现和揭示了市场“无形的手”的缺陷和弊端,才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学说,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和奠基人,为世界各国避免和化解经济危机、促进市场和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内那些西方洋奴、买办走狗为了一己之私利和不可告人的目的,死抱古典“自由经济”的邪幛,愚弄、欺骗政府和人民,故意制造市场混乱以牟取暴利,他们的罪恶伎俩终于被他们所膜拜的“无形的手”揭穿了,而且一巴掌将他们打出了原形。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就像人一样,需要两只手,才是完全的、健康的,才有可能完成历史和社会赋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