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曾写过一篇文章,对用电脑软件来评估师德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窃以为,用电脑作评估,“这种操作方式通常是被称为‘傻瓜’的”。发表后,有网友跟我争辩,大致的意思是不能用“小概率事件”来贬低现代科学。然而,最近遭遇的两次“网上奇缘”,使我更坚定了对时不时冒傻气的“电脑评估”的不敢恭维。
今年年中,加入了一个后起网站的博客群,与众博友以及主持人、网管等等哥们姐们相处甚好,天天讨论国家大事、个人小事、身边囧事,倒也其乐融融,直到傻瓜型的电脑软件又来填堵:
半个月前,我往我的博客网站上传一篇文章,题目是《老年服务的前景和地方政府的短视》,但总是传不上去,网管反复跟我唠叨:“对不起,发布的信息中包含站点屏蔽的文字”。奇怪了,这篇文章虽然是对“地方政府的短视”提了些意见,可在我们这个以“开放”为标志的年代,还不至于划为“右派言论”啊。老顽童好奇心强,虽然这篇文章也有1500字上下,但即使是过筛子,也要把这些“站点屏蔽的文字”揪出来,让“阶级敌人”的真面目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于是,我将这篇文章劈成两半,结果上半篇顺利通过,这说明“阶级敌人”在下半篇;再把下半篇劈成两半,查出“阶级敌人”在前一半;前一半包括4 段文字,逐段查寻,很幸运,“阶级敌人”就在第一段;然后就一句、一句查吧,第一句是“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老年护理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呵呵,运气真好,“阶级敌人”原来就潜伏在这一句中。但这句话中,究竟是哪个词犯了忌讳,乍一看还真看不出来——“但是”,当然不可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太常用了;最不常用的词是“老年护理”,呵呵,就是它!可等这兴奋劲儿过去后,再一想,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冤假错案,“老年护理”居然成了“站点屏蔽的文字”。随即把“老年护理”改成“老年服务”(虽然这样表述意思上差了点儿),通过,文章顺利上传了。当时心想,也许这还真是“小概率事件”,骨子里自然洋洋得意,不由得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甚是佩服起来。
半个月后,坏了,说它“小概率”,可惹了它了,再次上门踢馆。那天想把刚刚完成的《广东省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研究》的课题报告上传到博客网站, “对不起,发布的信息中包含站点屏蔽的文字”又出来跟我“第二次握手”。问题出在报告的第三章和第五章,这两章可是共有3万多字,是上次的20倍。一下子,血往上涌……不,愤怒是魔鬼!做了几次深呼吸之后,冷静下来。按上一次把握阶级斗争新动向的经验,再次设计了操作步骤,经过若干次反复,终于找到了“阶级敌人”所在的段落,接着找到了“阶级敌人”所在的句子。最后把“白内障复明手术”拉出来亮相,“阶级敌人”就隐藏在这7个字里面。究竟是谁呢?首先,可以肯定“手术”不是,太普通的汉语专用名词;“复明”是不是呢?如果现在还是满清时期,那就一定是。但是好像辛亥革命至今已经98年了,于是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弱;当鹰隼一样的目光盯到“白内障”时,它居然若无其事,当然,如果患了白内障,视力便一定会大大下降的——装的!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一定就是它!果不其然,我又为自己如福尔摩斯或柯南一般的高超侦探能力而无比自豪。第五章的问题一解决,第三章也迎刃而解,居然潜伏在内的“阶级敌人”都是“白内障”。不过,“白内障”还真不好处理,因为在词典中查不到可以代用的词,那就“白—内障”吧,没有反对票,全票通过。
无语!前有“老年护理”,后有“白内障”,这都招谁惹谁啦,动不动就把它们推向人民的对立面。将智慧发挥到极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推理,即网管已是垂垂老矣,所以凡与老年病沾点边的词一律都禁了它!
不对,不对,现实中的大活人没有这样浑身冒傻气的,究竟谁得了白内障?对不起,一定是那虚拟的“网上警察”——××电脑软件搞的鬼。经过这两次折腾,倒是喜欢上这样的斗智斗勇了,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啊!呵呵,这种网上抓“阶级敌人”的游戏说不定对预防老年痴呆大有益处呢。下一次,值得等待——在10万字的文章中找出3—5个字的“站点屏蔽的文字”,告诉王小丫去……
网上囧事之谁得了“白内障”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