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的公开信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的编辑们:

  大家好。

看了你们的寻人启事。向贵栏目反映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不十分了解这个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核心内幕,也不掌握这个现象背后的终极秘密,因为我不是系统内的组织者,也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却存在了11年之久,至今更是愈演愈烈,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毒瘤,这个现象就是发生在广西等地庞氏骗局的变种,被包装宣传为“连锁销售”、“资本运作”、“合伙私募”名称的异地运作非法诈骗敛财行为。

  通常的庞氏骗局都是承诺高回报吸引人加入,用后面人的钱分给前面的人维持谎言,但一般不敢毁约不还本钱,所以只有资金链断裂、资金挤兑抽出时才会暴露。这个变种运作手法不是这样,它不承诺返还本金,用提高超回报率来吸引人加入,鼓吹3800元可赚取380万,69800元可赚取1040万,没有新人加入虽然也等于资金链断裂,但个别的资金断裂不影响运作,即使整体资金链端裂发生时,设局者并不承担法律风险,而且由于宣传出局制,美其名曰皇帝轮流做,根本无法落实设局的责任人,更由于没有和约,甚至没有任何交款证据,就象击鼓传花游戏一样,只有最后面的垫底者倒霉。由于用连锁销售、资本运作、合伙私募这些商业存在的先进模式来混淆概念掩盖实质,不仅伤害了普通消费者,也造成了对先进经营模式的诋毁。这样的行为也披连锁销售的外衣,不知道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的老总们听了会怎么想?这也称资本运作、私募基金,索罗斯、巴菲特这些大师听到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

  这个庞氏骗局变种厉害之处,就是推荐人什么都不和你说,只管拉人去听洗脑课,是旁系统不认识的几个人针对性地讲课洗脑,诱发鼓惑人的私心贪念,被洗脑后动了心“自愿”加入,而且把钱交给不认识的人还不留凭据,甚至交钱之前会反复询问,是不是“自愿”参加的,加入后是不退款的,从而断绝反悔要钱的隐患。

  如果说加入者都是因为私心贪念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个诈骗行为的背后,有众多无法分辨的谎言编织的光环,被荒谬地伪装成了“国家暗中支持”的项目,致使人趋之若骛。国家暗中支持的项目为什么不积极热情参加?爱国还发财利己利国的好事谁不参加?而这些谎言遭到质疑的时候又被一种更高级的谎言,“负面调控”轻易瓦解。证明“负面调控”存在的恰恰是相关部门的行政不作为和惰政所致。请看现实:

  宣传洗脑文章的网站、视频光冕堂皇存在,网络警察和相关部门真的看不见?(请搜索曾培淦、何道胜、丁耀华演讲视频)

  广西公安厅长梁胜利称传销人员视广西为“天堂”是耻辱,但是这个耻辱的“传销天堂”名声不是作秀就可以摘掉的。

  出租屋是非法传销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广西各级工商、公安机关已经认识到这个关键环节,同时准备充分发挥工商所、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物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户籍、流动人口、房屋租赁的日常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为传销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传销活动一度比较猖獗的来宾市还提出,发挥基层流动人口管理站的作用,建立出租房屋管理档案,通过与房屋出租人签订责任书、实行房屋出租备案管理等措施,防止房屋出租人向传销人员出租房屋。同时实行以房管人,结合日常办理营业执照、网格巡查等工作,及时掌握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信息,使传销人员“居无所、讲无场”。在广西异地运作的人员一样要睡觉,广西相关部门既然表示要通过加强出租屋管理来治理,那么时间和现实会证明,是真心打击非法敛财行为还是为“负面调控”宣传提供证据为虎作伥。

  借此3.15晚会,我们需要有关部门做出答复:

  1.       为什么宣传非法敛财的网站可以备案存在?有关部门打算怎么处理?

  2.       曾培淦作为国家领导人曾培炎的亲属,作为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常务主席、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究竟对网络传播的支持这个活动的视频讲话什么态度?是有人故意造谣利用还是内有隐情?

  3.       设局者宣传45%款项被国家收走,以此证明这是利国的好事,国家究竟是否收这笔钱,这笔钱真正的流向是什么样?

  谣言确实是个坏东西,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长着一双如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谣言刚传出时,公众往往普遍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尽管个人很难判断真假,但暂时权且信之,对个人也没什么害处,还可以避免万一受害的可能性。谣言不是真的,但也不容易被证伪,而传播者与信以为真者也不会去较真,往往不负责任的进行再传播。

  以往我们对于谣言通常是采取一种消极态度,认为谣言止于智者,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误判。原因很简单,对相当多数的公众而言,他们只是普通人不是智者。“谣言就是谣言,假的就是假的,时间证明一切”,这样的说法虽然不错,但却是对谣言的消极抵抗,不利于消除谣言。

  事实上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责任部门在谣言面前,表现出反射神经麻木,行政效率低下。当地政府在听到谣言后,如果不扮演好应有的辟谣与释疑的角色,在明了公众的认知水平和科学素养构成的情况下,不及时地采取相关的辟谣措施,不对谣言的传播加以制止,在公共宣传上没有作为,误认为谣言终究会止于智者,而忽视了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造成的既成损害。这完全是无为和惰为的表现。行政低效率必将催生谣言高传播率。不但戳不穿谣言,反致愈演愈烈。其结果是,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很少受到惩罚,纵容了以散布谣言为乐的扭曲心理。

  在公共事件尤其是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谣言问题上,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谣言止于智者。积极做法应该是相关责任部门及时查明真相,公布调查结果,拨谣反真,正本清源,并作出提醒。同时不妨对一些谣言的恶意传播者进行责任追究,以便以儆效尤。

  只有让谣言止于法律,法律高悬起“达摩克斯之剑”,严厉的法律环境,给那些不负责任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形成威慑力,才能让人们有稳定的心理预期。搬弄谣言必将砸自己的脚,谣言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法律越来越细,执法越来越严,谣言越来越少,民众才会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的文明公民,不仅不去制造和传播谣言,还要自觉抵制来自各种渠道的谣言,更要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受谣言伤害。

  谣言赖以孳生的条件是社会成见。谣言的产生,甚至积蓄成谣祸,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媒体不断片面报道,等于诱导公众听信谣言。谣言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当它拥有了众多信徒,并可从中牟利的时候。而这其中,必然要受害或受灾的,是整体社会消费理性和社会福利,是社会诚信。因此控制谣言或谣祸,提高信息透明度,还公众知情权,是一个命门。

  就谣言的传播链条而言,市场环境的粗糙导致谣言频发,监管能力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渠道导致谣言畅通无阻,部分群体的非理性使得传播范围迅速扩大,法律的缺位或者执行力薄弱,则使得谣言的散播者有恃无恐。所以,如何综合考虑谣言传播链条,进行有效监管和惩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应对机制,阻断谣祸,从长远看,这是一个关键性命题。

  2008年1月26日下午,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谈到政策的把握时说,凡事都要实事求是,把握政策。惩治腐败是成绩,澄清是非也是成绩。政府官员及时的、实事求是的澄清是非是工作态度问题。为了避免一些不实事被不良居心的人或国家所利用,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为社会提供及时、真实、可信的信息,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面对发生在广西等地的传销人员的诡辩和谣言,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媒体,如何扮演起及时有效辟谣、释疑,以及诚信、积极有为的角色,值得反思。

  希望3.15不是作秀!



  附: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寻人启示

  中央电视台2010年3.15晚会即将启动,从现在起在全国范围内寻人:

  年龄:不限

  性别:不限

  职业:不限

  只要你了解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内幕,掌握现象背后的秘密,愿意为中国消费环境的改变出力,都可以与我们秘密联系。您的一封举报信,就有可能改变消费环境,甚至是整个中国。

  举报请发送电子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请在邮件里留下您的联系电话,以便记者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请放心,我们会为您全程保密。行动起来吧,朋友,中央电视台2010年3.15晚会与全国亿万消费者一起期待您的正义举报!

  电话:010——68550717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1号

  官方网站: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xiaofeizhuzhang

  主持人:朱轶

  我和您一样,也是一位消费者,也品尝过消费中的酸甜苦辣咸,朱轶愿意在此为您代言,想您所想,问您所问。

  主持人:轶男

  如果您在消费领域有什么困惑,有什么疑问,或者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扣儿,就请您通通告诉我,我会尽心尽力地帮您调查和体验,为您揭开更多的秘密。

  主持人:熊雄

  我会替您分析消费领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把别人的消费智慧告诉您,让您少走弯路,绕过消费陷阱,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