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际李冰:华人珠宝设计师闯英伦—— 刘斐的故事


刘斐,珠宝设计师。

 在英伦乃至国际时尚圈颇有名气,以其名字命名的“Fei Liu”品牌已是奢侈品市场上的新宠。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称赞刘斐的作品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他的成功是中英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友好交流的最好例证

  刘斐来自重庆,十年前赴英国伯明翰珠宝设计学院(现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留学。2000年,刘斐即以快乐的喷泉耳环设计,荣获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赛的一等奖,成为该英国最高级别的珠宝大赛百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设计师。

  刘斐的设计水之彩闪电雨滴黎明等作品在瑞士巴塞尔国际珠宝设计大赛英国珠宝协会大赛等一系列大赛上获奖。三年前,刘斐在世界闻名的珠宝工业中心伯明翰创立自己的珠宝设计公司,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打进了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地的高档百货公司和珠宝店。

  刘斐表示:中国元素很重要,因为现代珠宝设计讲究细节,而中国设计有注重细节的传统。自己有中国文化的背景,而在英国则学到了如何做出原创性。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设计方面仍需向创意产业概念的发源地英国学习。她说,刘斐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设计之妙,希望像刘斐一样由两国共同培育的人才成为两国间的文化使者,进一步促进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

听刘斐讲述留学的故事——

  十年前,刘斐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花了整整二十分钟才从航站楼找到巴士站,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甚至连英语都与在国内学的完全不一样;十年后,刘斐已经有了自己的注册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饰物品牌正在成为英国乃至世界奢侈品市场的新宠。一个华人设计师,如何用十年时间站在了时尚高端的聚光灯下,赢得了西方世界的掌声与认同,让我们倾听刘斐的故事。

  出国不是目的

  在二十三岁来英国攻读第二个本科学位的刘斐用糊里糊涂形容自己当年的选择。

  从重庆市轻工业学院广告包装专业毕业后,刘斐自组过公司,干过室内装修,做过金融,年纪轻轻就有了相当不错的收入。然而在社会上打拼了两年之后,他却毅然决定要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当我走出重庆,看到深圳、香港的美丽繁华时,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好大,还有那么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去了解。于是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当时英语实在很差,新东方初级都听得困难,所以只能先在北京学习语言。

  而正是这段北上进修的经历让刘斐有机会加入了当时的北京大学珠宝社,进而结识了当时北大珠宝鉴定系的学生朱超,后者将刘斐正式领入了北京的珠宝圈,也成为今日“Fei Liu”品牌在中国重要的合伙人。

  和朱超结识是因为志趣相投,当时看了他很多专业课的书籍,发现自己对宝石鉴定越来越有兴趣。恰巧当时北京举办的一个教育展介绍了英国大学,本来我想学金融,但又不想放弃从小学习的美术,想学珠宝鉴定,又不想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于是就选择了与市场联系紧密的珠宝设计专业。

  其实刘斐一直十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总是能够坚定地追求下去,一如当年颇有曲折的留学之路也是在他的坚持下得以成行。

  谈起当年的入学经历,刘斐笑着说:我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出名了。不仅是因为我是这所大学珠宝设计专业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还因为我是第一个成功用支票打动老师的学生。当时送到英国大使馆的签证申请,同批中只有刘斐的迟迟未能获准,没有任何理由,而等他拿到签证的时候,伯明翰这边已经开学两个月了。虽然在启程前一天收到了学校的信函,通知他由于未能按时报到,已经不能在当年入学了,但刘斐还是毅然登上了飞往伦敦的班机。

  到学校后,系主任还是告诉刘斐,珠宝设计专业已经满员,不可能再给他一个位子。但刘斐却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支票,推到系主任的面前说:要么把我的支票拿走,要么我的人就走。也许是从未见过如此直接的学生,在与其他老师商量了几分钟后,系主任竟破例接受了这位迟到两个多月的中国学生。

  刘斐告诉我们,十年前他来英国的时候,中国留学生还很少,语言的障碍,学业的压力,还有生活的窘境让他在最初那段时间感到十分艰难。来伯明翰的第二十天,刘斐就在一家越南外卖店找到了一份帮厨的工作。每天从下午四点到深夜两点,我要把一大盆一大盆的马蹄剁碎,拧汁,干完了,我手上两边的皮都没了。

  之后他在餐馆做过服务生,几个月却只得了一镑小费,在伯明翰的Assay Office做过检验员,两小时能给三千个戒指压上鉴定膜。回忆起那段半工半读的生活,刘斐说:那时候真的很辛苦,出国并不是很多年轻人想象的那样,弯弯腰就可以捡到成功。出国也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让你达到梦想的桥梁。回过头看,正是这些打工经历让我慢慢了解了这个社会,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什么才是设计

  对刘斐来说,来英国后最大的挑战并不是为生计奔波,而是在学业上对已有认知的否定和改变。

  第一个学期,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和之前所受教育方式的不同,我经常与老师争执。记得第一次要交Assignment的时候,时间到了我还没有做完,最后更是因为没有控制好火候把之前做的东西都熔了。当我被老师毫不留情赶出教室的时候真的非常伤心,也非常生气,觉得自己的努力没能被认可,也没有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刘斐给我们讲起了他第一次当堂考试的经历。现在想来,其实这就是规则,我们到这里来学习,就要尊重别人的规则,从而能够理解,从而能够吸取他们优秀的东西。

  时至今日,作为一名华人设计师,刘斐的作品已经在西方获得了认可,他说,这是因为自己可以从西方的审美角度来展现中国的东西。所谓的中国设计,并不是把甲骨文放在设计里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卡地亚曾经有过`龙系列',但并不是一个`龙系列'就可以把中国的东西带给世界。真正的接受应该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是要有机的结合我们所拥有的,而不是强加给西方的受众。

  但我是慢慢才悟出这个道理的,刘斐说。在这个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中,他最感谢的就是大学的玛丽亚老师。她对教育充满了热情,让我开始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设计。她总是告诉我们,要尝试新的、不同的、特别的东西,做没有做过的事情,刘斐回忆说:玛丽亚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自由创作,当时我凭借之前的美术基础把伯明翰市中心的一个维多利亚建筑塑形出来,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赞赏,可玛丽亚却告诉我,那不是设计,只是描摹,因为我的作品并没有经过创作。她随后让我看了另一位同学的作品,白纸上只是用铅笔将地上的一个裂缝磨了出来。玛丽亚告诉我:设计不是完美的画出来,而是要在原始灵感的基础上创作,展示自己的东西。’”

  玛丽亚的话(Try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different, something special, something you have never done)现在已经成了刘斐的座右铭。他会在受邀回母校向中国留学生传授经验时告诉他们:千万不要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在学生时代,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很重要,但这种认同并不是建立在迎合的基础上。中国的学生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但往往他们在创作时往往会事先`预见'出结果,在反推回去,把过程补上。而这无疑是设计创作最要不得的,也是中国学生首先应该突破的桎梏。

  人生就是下跳棋

  经过一年的磨练,刘斐在求学伯明翰的第二年初尝成功的喜悦滋味。一款名为快乐的喷泉(Happy Fountain)”的耳环设计为他赢得了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赛(The British Goldsmiths’ Craftsmanship and Design Award)的单项大奖。在这项英国本土最具权威性的珠宝设计赛事百年历史上,刘斐是第一位获得单项首奖的华人设计师,也是该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在校学生。

  起初把作品寄给组委会的时候,想说能得个提名就很满足了,刘斐跟我们讲起那次获奖经历。那个时候,整天为生活和学业奔波。一天早上,在和别人租住的房子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反复确认我是不是刘斐后就告诉我,我得奖了。刘斐说当时他很平静地放下了电话,吃完了手里剩下的面包,然后如常地到学校上课。当时很怕是有人跟我开玩笑,所以接了那个通知电话以后,对谁也没有提起。直到踏进学门时看到系主任、老师纷纷跑过来拥抱我,祝贺我,才确信自己真的是获奖了。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200036日,刘斐第一次踏入了Goldsmiths大厅,从当时的主办人马尔科姆(Malcolm Chase)手中接过了英国珠宝设计界的年度至高荣誉。刘斐告诉我们,马尔科姆对他说:我看过很多精彩的设计,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它做出来。每年都有人在这里获奖,我希望明年还能看到你。

  马尔科姆的期望也正是刘斐的自己设计的最终要求。在获奖后,他不仅亲手打造出快乐的喷泉耳环,还给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把每一个作业做好,还要把它卖出去。在二年级时,刘斐辞去了在Assay Office的工作,开始全心投入到设计上,并开始与英国的一些艺廊联系,展卖自己的作品。当然,刘斐也没有让这位已经与他成为朋友的英国老人失望,在02年、05年和06年的金匠大赛获奖名单上,都再次出现了他的作品。

  如果说2000年的金匠大奖让英国的珠宝圈开始知道伯明翰有一位华人设计师,那么一年之后,刘斐的名字因为瑞士巴塞尔国际珠宝设计大赛(International Jewelry Designers, Basel Awards),而真正走向了国际。一款采用中国彩色淡水珍珠,钻石和白金设计的项链水之彩(Colour of Water)”为刘斐赢得了世界十大国际珠宝设计师之一的美誉,也让意大利珠宝界的泰斗人物史蒂芬·哈弗奈尔(Stefan Hafner)注意到了这位中国青年。

  刘斐说哈弗奈尔是玛丽亚之后他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2002年,他受邀亲赴意大利,为这位将一生心血献给了意大利珠宝工业的传奇人物设计了十七个系列的作品,也为自己的毕业作品添上了耀人的一笔。

  虽然刘斐在毕业前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虽然他的的毕业作品手镯雨后闪电在英国珠宝协会对全英国学院教育质量的评估考察中,受到了包括英国本土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珠宝专家们的好评,一举夺得了最佳精工艺奖最佳钻石运用奖,其中,取名为闪电的手镯更是被挪威一家国家级的珠宝艺术中心看中,委托刘斐亲自将其设计制作成实物。但在毕业后,刘斐却放弃了建立自己工作室的想法,选择进入伯明翰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从设计师做起,且一干就是四年。

  刘斐说:虽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但对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来说,时机并不成熟。有时候,我们必学要学会放弃。就像04年我的两款设计为当时的公司带来了几十年最成功的展会和四百份订单后我却毅然要辞去当时的工作一样,即便老板可以给我多一倍的公司,但我需要的是对设计的更多支持。

  04年跳槽后,刘斐为另一家英国本土企业Toye Kenning & Spencer工作了一年半,获得了更多自主空间,也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事业。在设计出LBB袖口并因此为Toye Kenning & Spencer带来10万英镑的订单后,刘斐再次放弃了高薪、高职的工作,开始为新的公司和新的品牌开拓,不过这一次,他是自己的老板。

  我常觉得,人生有时候需要选择那些暂时看起来差的,因为它会带给你更多的机会,甚至更大的成功。学会放弃,才能有所得。就像是小时候我们下跳棋,跳回一步,往往会让后面走的更快。但重要的是一直前行。

  我还是我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刘斐拿出一些普通的白色塑料袋,打开来,里面竟是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珠宝饰品。对此他说:以前我的作品都被放在精美的玻璃橱窗里,可现在我都用这些不起眼的塑料袋,外表的包装根本不重要。刘斐说能有这样的心态是因为他曾经被一场大火烧掉了所有身外物,除了被一把香蕉护住的护照和一些橡胶模,他所有的财产都在2003年的一场大火中化成了灰烬。当时律师来接我的时候,内裤都要他买。想想那之前自己竟可以因为喜欢一个品牌,专门飞到德国去买两套西装,到瑞士参展,五天时间却带了六套衣服,生活真的是畸形的。

  刘斐告诉我们,在火灾发生两个月之后,他回到中国,特意到北京看望儿子之后,刘斐的父亲回家对自己的母亲说:我看这场火烧得好,如果刘斐的虚荣心没有被烧掉百分之百,也被烧掉了百分之八十

  这场大火的确让刘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此幸运,在异国他乡一无所有之后还有机会重新开始,他说:失去了所有东西的时候我开始觉得,不管我穿的有多好,带的有多好,我还是我。

  火灾磨砺过后涅槃重生的刘斐20067月在伯明翰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近两年来,公司旗下的三个设计品牌已经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建立了良好的市场。英国著名的Selfridges & Co.Harvey Nichols百货连锁店中已经出现了“Fei Liu”品牌。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刘斐愈发平和成熟。他说下一个目标将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在深圳建立了分公司后,他正在与国内的两家知名企业洽谈合作的事宜,不出意外,“Liu Fei”品牌的 K金饰品将很快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

本文作者:澳际出国留学 李冰老师
专家咨询热线:010-65229780  | 点击进入
李冰博客
特别声明:本文为澳际出国留学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澳际出国留学”及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