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于地面,像育雏雌鸟的翅膀,张开羽翼覆盖、浓荫着大地,它接收太阳的辐射,降低地面的温度;使局部与周围构成温差,形成空气对流。所改善的小气候,就是一个小的生态。
就绿化而言,适宜的物种不但能涵养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更可以形成生态效应。
我国的北方城市,尤以乔木、长绿树木、灌木和草坪自然与人工混植效果最好,复层结构提高了“生态密度”,在以“点”为基础,“线”结纽带,“面”成主体形成交叉,立体种植互连的有机结合中,可增加一地的“生态量”;整体稳定的布局,就形成了大的绿化生态系统。届时人们看到的是天蓝气畅,地净水清;黛山雨住,紫气云蒸的优美森林城市。
城市的绿化水准能标示一个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它是一个时期里的人、社会、政府互动协作的结果。我见过一个汽车修理部门,厂房二层,呈多棱结构,墙面主体安装蓝色玻璃,门前及周边认养了大片绿地,桧柏、金丝柳等人工植被葱翠,厂房像是镶嵌的蓝色宝石,环保在建设中被考虑得十分周到。
厂院一角是红色房顶的辅式结构家居,玻璃窗作为客厅一面墙的墙面,设有茶室。窗外套院种植花卉、果木,客人到此,放眼绿色,极具“视窗效果”。院内蓄养家禽,栽种续根蔬菜,足不出户,就可得到田园式的休闲。
这一斑窥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觉悟的提高,环保意识正一天天成熟起来。由此发展,环保形式的多样性又是构成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美化的细胞。
可是对于“生态城市”来说,“生态环境”也只属于它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赋予现代意义的“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在人们的一般想象中,“生态城市”是种草植树,美化环境;保护水体,清洁空气。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城市”就其“人本主义”而言,其意义更加伟大,它涵盖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历史生态、文化生态,以及资源生态、建筑生态、科技生态等等,规范着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向前发展的方向。
就“生态”一词的本意,源于希腊Oikos,指“家”和“住所”的意思。我们也可以从汉语的字面把“生态”理解为“生存状态”。这表明“生态”一词的本意就是人的家园和住所。由于经济的不发达,被近代自然科学家借用在自然科学的狭义概念上,现代又重新被赋予了人文的含义。
人的社会化分工演义了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进程。现代化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占据在7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占据在30%以上,目前我国就处在这一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究竟如何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发展过程,经济的腾飞是不能走“资本积累”时期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的。其发展形式应具备现代意义的人文思想,是一个以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再生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简言之就是,经济发展要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正如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生态的遐思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