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无论你打开哪个媒体,扑入眼帘的就是“低碳经济”。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低碳经济将是讨论的热点。辩论已经进入白热化,大有刺刀见红的架势。
在这个严峻的时刻,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很多还是“温水里煮的青蛙”,不知死亡将至。有人虽然有所察觉,但感到这个离我们还很遥远。真的遥远吗?不!应用一句老电影里的台词:“鬼子已经逼到跟前了”!
本次哥本哈根会议,中国首次派出最高级别:总理*亲自参加会议。可见中国对本次会议的重视。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11月26日,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承诺显示了积极姿态。此前一天,美国政府在同样问题上承诺减少17%。不过,这一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美国议会更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行贸易限制。
近来,一系列以前没有听过的新名词迅速传播全球:“碳排放”、“衣年轮”、“低碳装”,它们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改变中国制造,改变中国纺织服装经济走向。对生产乃至销售企业来说,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了解和应对的问题。对生产企业来说,达不到标准,出口会受阻,内销会滞后,对销售商而言,没了解新动向,也许失去了抢占先机的机会。
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颇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不可避免地必须承担起降低碳排放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织物消耗能源较少。根据某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假设它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成衣,最后运到英国销售。假设其使用寿命为2年,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过92次,洗后用烘干机烘干,再平均花两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在面料的选择上,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
然后是生产环节的减排,这是纺织服装企业能做的,也是近年来一直在做的,更是必须做好的事情。在这个环节,技术创新成为重点。在近日举办的2009蓝天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上,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其中,服装行业能耗为1.05吨标煤/吨服装,织造行业能耗为0.95吨标煤/吨纤维左右,印染行业能耗大体在2.5―3.2吨标煤/吨纤维之间,平均为2.84吨标煤/吨纤维,印染行业约占全行业能源的58.7%,成为纺织业节能的重点。据分析,我国印染厂的水、电、汽能耗占印染布总成本40%-60%,因此技术更新成为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原因一是我们与先进水平比仍存在差距;二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有很多可改进之处。据测算,当我们基本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时,平均水耗、能耗约可降低30%―40%,而从目前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进行分析,降低10%―15%水耗、能耗是可行的。
这次“低碳风暴”对我们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作为长期在环保纺织服装研究领域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关注着有关“低碳经济”的最新动向,在此也提醒我的同行们,要关注这个领域,提前做好准备。我将就此发表一系列文章,做个专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面对新趋势,新挑战。
“低碳风暴”要来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将经受严峻考验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