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据麦可思公司连续三年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调查,分析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就业率、薪资、自主创业的比例(即创业者占就业者的比例)等反映就业质量与数量的指标。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与2007届相比持平,月薪下滑幅度最小,而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率和薪资方面出现了明显下滑。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优于非示范性院校的,同时优于四分之一的非211本科院校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随着建设投入的时间增长而带来的薪资增长较为明显。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录取分数较低、总学费投入少的情况下,比本科院校给学生带来的增值更大。
一 、三年整体就业状况
1、 样本介绍
目前,麦可思公司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0万份以上。
其中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问卷23万份,回收率约52%;有效问卷21.8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问题者为70%;共覆盖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09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其中“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样本数总共约6.4万份,分别覆盖97所示范性高职院校、1591所非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高职分校。
2、 2006、2007、2008三届就业趋势
就业率和薪资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基础指标。根据麦可思公司对2006、2007和2008三届大学毕业生的连续调查,这两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由这两个图可以清晰看出,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就业状况最好。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和月薪虽然相对于2007届有所下滑,但都没有跌破2006届的水平,月薪仍然高于2006届。
但有一点可以注意到: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就业率与2007届相比持平,月薪下滑幅度最小;尤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比高职高专的整体就业率都较高,其中2006届高1个百分点,2007届高3个百分点,2008届高2个百分点。这一点表明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基本处于相对优势的稳定发展过程中。
二、示范性高职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对比
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回收问卷中,“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样本数总共约6.4万份,分别覆盖97所示范性高职院校、1591所非示范性高职院校。
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标如表1所示:
由表1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要高于非示范性高职3个百分点;月薪高于非示范性高职。通过就业率与月薪两个关键的就业指标,表明示范性高职在就业市场上与非示范性高职相比是具有较高优势的。
表2是分别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标分析。在薪资方面,第一批的月薪明显高于第二批,第二批明显高于第三批;在就业率方面,第一批、第二批都稍高于第三批。这一方面也说明了示范性高职院校随着建设投入的时间增长而带来的较为明显的成效。
表3反映了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分专业大类的关键就业指标对比。
在18个高职专业大类中,薪资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有9个专业大类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率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有12个专业大类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有2个专业大类与非示范性院校持平,有3个专业大类稍低于非示范性院校。
三、示范性高职与非211本科院校的就业对比
麦可思对200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回收问卷中,覆盖了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其中样本数足够可以有代表本校就业状况的院校共579所,这579所院校代表了全国非211本科院校的基本构成。我们把579所非211本科院校按薪资高低分为四组,每组分配院校的数量比例分别为20%、30%、30%、20%,即分别为118所、171所、172所、118所。表4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与这四组本科院校的就业指标对比。
由表4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要比本科(4)高3个百分点;月薪也稍高于本科(4)。要注意到示范性高职招生的平均高考分明显低于本科(4)35分。这表明示范性高职在生源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部分本科院校相比仍有不少优势,充分体现了示范性高职的培养质量。特别是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大大高于所有本科层次的毕业生。
表5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与上述“本科(4)”院校毕业生相应分专业大类的薪资对比。在示范性高职与本科专业相近的6组专业大类中,其中有4组是示范性高职的薪资超过了“本科(4)”相近的专业大类。
通过表4、表5分别从总体、专业层面与部分本科院校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考虑到示范性高职院校三年的学费投入与本科四年的学费投入,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录取分数较低、总学费投入少的情况下,比1/4的非211本科院校(“本科(4)”)给学生带来的增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