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在艺术描写中的审美作用(7,完)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

这一段描述,读者从中并未得到什么有关音色、旋律的切实印象,但通感渲染了意境,带出了效果。王小玉唱书的音调、音高、音质、旋律等已在移觉的描述中显现出来,并因其模糊固其朦胧而愈增神奇之美。

朱自清也用通感表现了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花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他还用“如梵妸铃上奏着的名曲”来模糊地状写荷塘中的月光与树影间的和谐,都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模糊语言在艺术描写中的作用实在不可底估!它利用弹性语言描形写态,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使难写之形、难状之景得以活化,使语义得以新的升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