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友人提起我上周在博客中记述北京初雪的文章,顺便告诉我那场突如其来的瑞雪可能为人工降雪。
在为这场雪感到欣喜的同时,我还是被这条传闻怔住了。当然,不是因为我们能左右天候的神力,其实人工降雪早在6、70年代就已经很成熟。此次初雪的确缓解了北京周边旱情,空气也湿润清新了许多,这是首都市民们乐于享受的。且北京作为首善之都,有用之不竭的财力和政策支持,人工降雪似乎为举手之劳。细想一下,风花雪月都属自然力量支配,在普遍干旱的情况下,当宝贵的水汽途径北京上空时,当地决策者感觉时机不错,花点钱便把云雨招入家门。但这些自然因素原本要将在山东、河南的水分便被首都截流了,同时,全国期盼降水的地方也很多,人工降水的举动在道义上的确值得探讨。
早来的初雪
开裂的土地
其实,同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国际河流的开发,相关国际盟约就曾限制在国际河流上游构建水库、截流水资源的行为。即便是在一国之内,拦河建坝的行为也已是“失道者寡助”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胡佛大坝,虽然造就了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奇迹,但也对科罗拉多河下游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近来,很多先觉国家已禁止在修大坝,甚至逐渐拆除以往修建的大坝,这或许是对自然的敬畏,或者是对平等的认同吧。
忽然联想到国内如火如荼、谁都想捞一把的电纸书市场。某些原本带有垄断色彩的巨型企业的携巨资和数以亿计的客户基础进入该产业。客观上,这些举动对电纸书乃至数字出版产业都有促进作用,但其巨大的资金量和巨量无比的用户群完全可以构成在该产业的垄断,当然,一旦形成垄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用户。这种情形和人工降雪还真有点相似性。
利用在某领域的垄断资源跨界垄断另一产业领域,国外的法律大概是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出现的,如曾经的电信巨无霸AT&T还是要被政府强行分拆。即使目前电子阅读器最炙手可热的美国市场,几大电信公司仍在为亚马逊、巴诺、SONY做嫁衣,至今仍未推出自有品牌的电子阅读器,估计也是出于法律或道义上的考虑的吧。
呵呵,看来一场雪引发的思考真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