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落实与监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汤敏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国务院29条措施正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一些困难出台的。然而要使这个文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几年前,人大也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但从过去几年的贯彻情况看来,有些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有些至今还没有落实到位。 特别是在一些领域里准入难问题, 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一些部门、一部分地方政府来说,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在他们工作的排序中是比较后置的,平时都说很重要,但落到实处时就没有多少实惠了。

那么,如何才使国务院中小企业29条措施能落实得更好呢?

要拿出当年加入WTO后对法律法规的清理力度来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29条第一条就提出了应该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官员与办事机构只能按规章行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很多制约,与现行的很多法律法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对法律法规的清理是一个细致的工作,要花大力气。中国几年前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对不符合WTO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共废除了585件,修改了60件、新制定了20件法律文件。我们能不能以同样的力度,同样的认真态度来对现有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看有哪些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利,哪些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有机构去布置、去协调、特别是去检查验收。这些清理也应该是参与式的,即不仅有政府部门参与,还要有所有的利益攸关者参与,特别要有中小企业主与员工的参与。

拿出当年为农民减负的力度来为中小企业减负。 

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也是中小企业29条中最大的亮点之一。29条规定,凡未按规定权限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均一律取消。不得违规向中小企业提前征税或摊派税额。这些规定都十分有针对性。当年在中央政府的强力督导,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在减少农民负担的问题上打了一场漂亮仗。应该拿出当年为农民减负的领导重视程度、部门执行力度来为中小企业减负。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让所有的中小企业了解他们的权力,让政府各个部门、事业单位了解他们的职责。要有举报的渠道,有防止打击报复、秋后算账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把那些模棱两可的、让执行者有很大裁定弹性的税收规定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堵塞有选择执法,随意给中小企业增负的渠道。

加强问责机制  

要真正落实中小企业29条, 一定要有严格的问责制。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都不是地方的产值大户、税收大户。而就业这个中小企业做出重大贡献领域, 是一个指标不十分明确,统计不十分科学、特别不容易在各地之间形成对比、形成竞争的较软指标。因此,要有特别的机制才行。在新成立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地也会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29条进一步分解成了16个方面的任务,相关的部门正在积极的准备把这16个任务落到实处。对各个省市落实中小企业29条的情况要有检查、有评比,做好应该得到表扬,做不好应该受到批评。

在这里,关键的是应该设计出问责的机制, 定出一些年度、三年度、五年度的硬指标来,用数量化,精细化的方式,来进行绩效考核。可以考虑发动学术组织、智囊机构、民间组织、中小企业代表参与到落实中小企业29条的指标设计、检查评比、成效验收的工作中来。有了这些机制的保证,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才能真正地得到改善, 29条措施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