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华谊兄弟


(接上一篇《谁能超越华谊兄弟》)

    在创业板上市后,有了资本优势的华谊兄弟,将远远把其他娱乐公司甩在后面。未来娱乐市场的格局将是两极分化,一旦占领了先机,就会越来越难以超越。

    但是,华谊兄弟前面的路还很漫长。首先要面临垄断国企和大环境的压力。

    影视产业是一个半垄断的市场,影视剧的制作和审批以及播出渠道(院线和电视台)是垄断的。并且有中影、各地电视台这些身兼裁判和运动员双重身份国企大鳄来竞争。华谊兄弟在一个半垄断的市场中如履薄冰。

     在电视剧制作方面,现在各地方卫视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开始自己拍摄新类型的剧集,例如湖南卫视就开始连拍《丑女无敌》这样类型的按季播放的电视剧。现在湖南、浙江、安徽、东方卫视等都开始加强自由电视剧的制作。电视剧市场以后长期会形成优不胜劣不汰的军阀混战的格局。

娱乐产业未来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娱乐产业的本质是垄断。华谊兄弟捆绑住了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三大导演的冯小刚,并且还垄断了众多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线艺人。必须承认,现在即便有比华谊兄弟多两倍的钱也难以再签到更多的一线艺人或大腕导演。所以仅仅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超越华谊兄弟,一定有科学的方法:只有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才有可能。

     具体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从细分市场来侧抄,另一个是商业模式上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从商业模式上的竞争。

     在影视行业的垄断可以分两大块。一个是院线,这个是渠道为王。另外一个是内容为王,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和艺人经纪两大部分。所以最起码有几种方式可以超越,一个是通过垄断渠道方面,垄断院线;另一个是垄断内容方面,垄断剧本。以及,从改变现有商业模式上来竞争。

一、垄断院线

    华谊兄弟是全娱乐产业布局,而容易受到只在电影产业布局的专业公司的竞争,例如博纳。华谊兄弟在院线发行方面一直不属于强势,因为在这个领域,有中影这样的垄断巨头以及万达这样地产大鳄在布局。有行政垄断和资金优势的公司很容易通过控制渠道来超越华谊兄弟。

    电影产业一年的票房50多个亿,这个产值比不上江浙一个乡镇企业一年的产值,也比不上房地产一个楼盘的产值。未来影视公司一条发财的捷径是利用电影概念去圈地,尤其是各地方纷纷上马文化创意园。华谊兄弟上市有了钱后,可能也会走这样概念,到各地去圈地,用华谊影视城的概念来做商业地产。但是这个模式也容易收到更强的房地产商的竞争,以及中影这样庞然大物竞争。

 

二、垄断剧本

    垄断院线是大鳄们的游戏,一般中小公司玩不起。所以,还有其他方面同样可以超越华谊兄弟。在垄断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垄断剧本的模式来切入。这个方式适合和华谊兄弟规模相差不大的公司,它们可以通过垄断剧本为核心来积聚一线艺人的方式,来攻破华谊兄弟的艺人垄断。

    当然,这个模式还需要一个好时机,不过马上就会到来。现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在不远将来的某一天,粗放式的大片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候,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将由名导明星变成剧本,也就是一个好故事、好创意。例如《疯狂的石头》等小成本电影,其实不是低成本电影模式的成功,而是好剧本模式的成功。

    以剧本为核心的模式可以借鉴美国知名经纪公司CAA的配电盘模型(Switchboard  Profit  Model)。

    成立于1975年的CAA公司美国是知名的经纪公司,其创始人兼总裁迈克尔-奥维茨看出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在企业设计方面具有内在的缺陷:电影制片厂依赖明星,而明星又依赖电影故事。但是,奥维茨认为故事才是关键。因此,他与纽约的一家文学经纪商结成联盟,让这家经纪商协助他们搜罗优秀的电影故事。让故事成为新体系的根基之后,奥维茨开始实施他的第二个行动——对故事进行包装,并改编成剧本。然后把剧本和导演、主角、配角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组合。再与电影制片厂谈判时,掌握了所有的牌——电影故事、剧本以及演员。这种方式对电影制片厂来说非常方便,因为一部潜在的卖座大片所需要的所有关键因素都已经预先组合在一起。制片厂把大部分的利润的都让给了CAA以及所代理的演员。

    CAA能从每部电影中获得4到6位演员的代理费,并拥有有力的谈判地位,因为他控制了电影故事和演员等一揽子关键要素。所以越来越多的演员聚集到CAA门下,因为与演员和制片厂单独谈判相比,由CAA代理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功机会。因此CAA形成良性循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在剧本为核心的竞争对手里面,盛大文学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盛大文化有可能垄断文学剧本,并且盛大可以把小说和电影和游戏整合起来,互相改编版权,形成一个纵向的产业链。另外,盛大还收购了华友世纪,可以同时把音乐和艺人经纪业务整合进来。这种低成本、大批量的以剧本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是盛大实现迪斯尼梦想的必经之路。

 

三、垄断经纪

     尽管华谊兄弟已经垄断了一大批导演和一线演员。但是在经纪方面,其他公司还是有市场机会超越华谊兄弟的。

    一种是通过垄断细分市场的方式。例如,中影就在垄断年轻导演。另外还可以通过垄断新人的方式,从源头进行控制艺人资源。还有就是垄断演员的某个细分市场,例如国内有本山传媒垄断二人转演员,定位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并垄断这一细分市场。又例如专门做时尚题材的星光国际《男才女貌》品牌(可惜种种原因未能持续做好)。

    再一种就是靠商业模式的竞争也可以超越华谊兄弟。跳出华谊兄弟这样横向加法的模式,用做纵向乘法的模式。这个模式其实就是迪斯尼模式,在日本就是杰尼斯的偶像组合模式,在中国,也有爱朵文化在参照这个模式。或者跟迪斯尼一样,专门做衍生产品类似的影视剧,例如国产动画片《蓝猫》的模式。等等。

    总之,未来娱乐产业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要想超越华谊兄弟这样已经上市的大公司,直接硬碰硬已经没有机会了,一定要从不同商业模式的角度来与之竞争。

(待续《爱朵文化能在5年内超越华谊兄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