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什么?
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新的总体战略的基本框架是“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已经有不少讨论。视野不同,答案不同。
答案一:体制机制保障
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统筹城乡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城乡统筹发展关键在体制保障。深化制度改革,落实体制保障,完善规范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是当务之急。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支持农民获得土地、住房等财产性收入。政府应在财政政策方面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把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在金融货币政策运用上,财政也应向农村倾斜。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努力改进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增加农业信贷的份额。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要运用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采取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并举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步伐。
答案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迟福林认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在于承认和满足农民的发展权。新阶段农民的发展权主要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这是“关键因素”。第一,是缩小向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第二,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第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我认为,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促进协调发展,使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迟福林进一步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一,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由现在债权转入户权起保障作用;第三,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要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推进乡镇政府的转型;第四,新阶段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基础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所以,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统一的制度,关键要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答案三:合理配置“人地财”三要素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要解决好“人、地、财”三要素。(1)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的素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率;逐步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用好土地资源。搞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要具有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前瞻性;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多收益;适当放宽农村土地的用途管制,提高农地利用效益。(3)增加“三农”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支出制度,将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医保、社保、扶贫等公共服务支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机制,围绕农村交通、水利、通讯、基本农田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项目适度集中投入,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实行差别税率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支持保险等方式创造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
答案四:加快推进工业化
国内欠发达地区不少官员和学者都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工业。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发展作引擎,开创一二三产业并举、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这是因为,(1)农民增收的关键在工业。统筹城乡发展核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工业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工业科技在农业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2)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工业。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主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分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的重要产业组成部分。(3)增强财政能力关键在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有保障,工业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答案五: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不少在基层工作的官员认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首要战略选择。县域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化率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高,农业经济比重过大,农民数量太多。必须提高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建立健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
答案六:继续减少农民数量
“科学发展,在一定意义就是科学赚钱”。陆学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就是要减少农民的数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好,统筹城乡发展也好,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数量,更多地使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与市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中国2004年的GDP中,第一产业创造了13.1%。但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占到总劳动力的46.9%。这说明46.9%的农民创造的价值只有13.1%。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少数致富的人帮助农民都是不切实际的。核心问题是减少农民,让更多的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享受与市民一样的权利和待遇。
答案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徐绍史表示,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推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改革必须突出改革重点。一是不折不扣地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新机制,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二是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产权制度建设的力度,保护农民的权益;三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五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保等问题。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注重依法规范。正在推进的农村土地整治,整理出来的土地一要复耕,二要优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要留足农村发展用地、使农民有土地收益,最后富余土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城镇使用,土地级差收益要返还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还有不同于以上的各种答案,比如关键在于政府转型,关键在于农民如何行使权利,关键在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持续增收,关键在于“以城带乡”,关键在于土地流转,关键在于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等等。总之,角度和视野不同,站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都会有些不同认识。
我认为,虽然这些答案表面不同,内在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打破城乡二元分立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什么?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