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以为危机即将结束,或已经结束之时,迪拜债务事件悄然爆发。消息一出令全球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引发风险资产市场资金快速出逃。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警示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类似迪拜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机,在全球随时可能再现。有中东媒体认为,迪拜此次爆发债务危机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房地产业的过度开发。在迪拜,工地遍布全城,而且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身价百亿的项目。为了进行这些项目,迪拜政府与其所属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筹措投资资金。而这些投资无数的项目却难以在短期实现盈利,最终让迪拜一步步走上债务危机的道路。
迪拜世界之所以能够在海湾地区异军突起,走的就是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818米高的摩天大楼“迪拜塔”、世界最大人工岛“棕榈岛”等宏大工程令世人炫目,吸引包括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在内的大量机构和个人资金涌入。岛上两千栋别墅豪宅曾在一个月内售空。
人大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从迪拜债务危机的本质看,其经济结构存在很大问题。迪拜经济简单集中在房地产建设方面,甚至大量借助外来资金开发房地产,短期内或许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已经成为经济重要支柱,房地产行业大量资金来源于银行体系,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买房者从银行贷款,风险也不小。中国经济应尽快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地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636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8.4%;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4.3%;销售均价上涨了22.3%,这些数据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壮观发展景象。但这些房价上涨数据,却猛烈地冲击着每个渴望住房人的心。从年初到现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远超50%,有的甚至达到60%,这种暴涨态势所带来的隐患令人瞠目结舌,许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人狂吹房价还有更大上涨空间,不知是不是泡沫的破裂激发了这些人的头脑?但也有冷静思考的,郎咸平也多次直言:“目前的楼市不是回暖,是发烧”。在真正的市场需求未恢复之前,这种依靠疯狂操作,不停地转手助涨楼市必将影响整个实体经济,而这也曾是上世界(1980年)泡沫经济即将破裂的重要特征。
目前,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社会平均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幅度,不仅低收入家庭买不起,连中等收入家庭也望而却步。另外,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以及房地产消费“散户时代”的到来,国内游资与海外热钱相互汇集,通过银行杠杆的放大效应,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上的追本逐利行为。由此,投资需求正取代自住需求而成为住房增量需求的主要力量。
投资型占主导的市场现状反映了房地产的“市场失灵”。同医疗、教育一样,住房也应该体现社会保障的应有含义,应该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结合起来。同时,住房供给结构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而不是将低收入者排斥在外。自住型购房力争限价,投机型购房力求限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要实现“三个为主”的合理定位,即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
1980年,由于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地价、房价开始疯狂飙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房子变成了人们疯狂获取财富的工具,到1990年,地价指数比1980上涨了将近一倍。1990年,当沉浸在泡沫中的人们欢呼不已的时候,房价开始疯狂下跌,到2005年,住宅地价下跌了近59%,继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破产者开始大量涌现,经济开始了十几年的萧条,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6万亿美元。08年,著名经济学家、被称为“日元先生”的神原英资就曾说,现在的中国与上世纪60年代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期的特征和1985年以后日本泡沫经济相似。不知日本的“前车之鉴”能否引起一直以房地产救市和以房地产为最大主导产业中国经济的警醒!迪拜房地产泡沫都破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也撑不了多久。号称全球最有钱的大亨,在房地产泡沫面前也只不过如此,可想这帮刻意制造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官商们还能撑得了多久?
迪拜事件能否惊醒“房地产大亨”?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