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月子的日子 -- 育儿是一种历练


 

11月1日

 

今早起床,居然窗外银装素裹,车上的积雪足有5公分厚。刚刚才进入11月份呢,按照阴历还在九月份。2009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早了不少。

 

爸爸今天从老家过来跟妈妈换班,呵呵,本来按他到京时间让人送来了阳澄湖大闸蟹,他却推迟了行程。唉,没吃上大闸蟹倒也没什么,赶着大雪可就不那么好玩了。

 

接着聊月子。

 

上一篇描述的是宝贝出生的过程,其中也流露了一些对医院的不满情绪。不过,后来与过来的朋友们交流,以及看了《月子》里作者的北京的另一家三甲医院的描述,其实每家医院都有一些不和谐之处。呵呵,不比不知道,比一比心里就舒坦了,还有更差的呢!

 

有时候有点阿Q精神也不是什么坏事。

 

该干活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11月28日

 

育儿是一种历练

 

这段时间确实比较忙,还有一周就要开年会了。虽然对于办会我们也算熟练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办、承办了五次大会,但是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压力也在水涨船高。

 

再忙还是要抽点时间来感悟人生的。这也许就是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吧。

 

孩子出生之后我第一个人生感悟就是:是孩子在帮助你,而不是你在伺候孩子。

 

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抚养孩子的过程用可以用白岩松的那本书名来概括——痛并快乐着(我没读过这本书,只是知道这本书名)。除了情绪上的烦躁和体力上的辛劳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体味这段时间里所有酸甜苦辣的经历,而这个经历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孩子哭闹都是有原因的,但孩子不会说,你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找到这个原因的所在,有的原因好找比如饿了、尿了,有的原因不好找,比如我家宝宝经常睡前撕心裂肺的嚎叫,到现在还没找出原因来。

 

哭闹本身并不要紧,即使哭上一小时好像也没什么关系,除了自己精神上有些受不了。

 

这就是很锻炼人的。每当孩子哭闹了,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想着怎么把它哄好,而应该是首先检查他有什么需求。比如,尿不湿太湿了,即使正在哭闹也要先给他换了,其实你给他一松开他就不哭了。没必要哄好了再换。

 

有时候是饿了,或者渴了,那这个时候如果暂时没有母乳,那么就让他先躺在床上哭着,自己去兑水、调奶吧。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去做这些活反倒又慢又危险。

 

有时候看起来孩子哭的很凶,其实也没多大的事。

 

找不出原因就尝试换换方式,抱着不行就给他唱唱歌,要不就到处走走给他换个环境,或者带他做做游戏,分散一下注意力。

 

只要你想,办法总比问题多。当然更重要的是“耐心”!

 

就这个经历就非常的锻炼人,遇到问题了,首先要有耐心,排除干扰(不要因为哭闹而烦心),积极的想办法、尝试办法去解决问题。任孩子去哭充耳不闻肯定不是好方法,虽然这样能练出“忍受力”。

 

呵呵,感悟了这个启发之后,我回想起数年前很多公司都流行让员工读《把信送给加西亚》那本书,我觉得要是把这本《伺候月子的日子》向管理方向发展,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一本公司管理红宝书呢?如果这样的话,估计要比一本单写月子的书更有市场价值 ;-)

 

无历练,不精英。抚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让你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把你历练的更加成熟。

 

这两个月我明显感到我的耐心有了明显的增强,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最基本素质。

 

并且,历练的同时,我也开始能享受育儿的过程了。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除了孩子本身的吃喝拉撒和哭闹,这两个月来的体会更多的是在如何让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上。相比较而言,甚至孩子的哭闹都是简单问题了。

 

如何让家庭成员们和谐,这是一个情商的问题。而且这也是我性格中的短板。

 

根据我的体会以及这段时间与身边哥们朋友的交流,深刻的体会到丈母娘的重要性!

 

老婆在家是老小,家人年事已高,所以只能是我父母来帮忙。虽然一直也貌似融洽,婆婆和儿媳总是不能做到无障碍沟通的。

 

正如同一哥们说的,我老婆和丈母娘经常会争吵,但是吵完了谁也不会记仇,一会就好了。相反,婆婆和儿媳虽然从没有过正面的冲突,但是沟通却有很大的障碍,而作为“桥梁”的我每日则要经受“高峰拥堵”的考验,要是再出现一点大风、大浪的外力侵袭,估计就得有坍塌的风险了。

 

其实,人生中的沟通也就像道路的交通,管理不好、设计缺陷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而治理这种拥堵现象最大的法宝就是疏导!

 

我常常感悟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就是中国太极文化的原型,所谓的“重疏不重堵”其实就是以柔克刚的“化解”之真实写照!

 

怎么疏导?这就要靠情商了!

 

以前,我一直对《厚黑学》持鄙视态度,认为做人就应该有一说一,实话实说。这本身是没错的,但是方式方法就大有学问了。就像一把宝剑,在正义的人手上,它是降妖除魔的利器,而恶人拿着就成了残害人民的帮凶了。

 

所有的工具都是一样的,知识也是工具。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七岁之前就把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了。这也就意味之以后拿着宝剑是去降妖除魔还是屠戮百姓就确定了。

 

因此,现代的教育制度来看,6岁上小学开始义务教育就已经太晚了,再教师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自己的心态还存在这缺陷,怎么能教好学生?

 

医生和教师这两个职业可能是最需要保证素质的职业岗位。

 

 

独生子女光荣吗?

 

爸爸来了,妈妈就回家了。

 

前天妈妈给我发了个短信,说正在给儿子报户口,居委会要求领《独生子女光荣证》。

 

顺便提一句,老家已经开始实行出生地原则了,不过我儿子在北京出生还享受不到,虽然我和老婆都在北京漂了十年以上,并一直再向北京市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

 

我是独生子,30年来,我没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有任何的光荣。

 

相反更多的是感觉到孤独。

 

作为70年代末的人,出生时刚刚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我周围的同学、朋友们不少都是有哥哥姐姐的,而我从小也就喜欢跟比我年长些的大孩子玩,所以特别羡慕人家有姐姐的。

 

并且,家里就我一个,望子成龙的父母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就在我的身上,这份寄托的份量可不轻啊。

 

上网搜了一下有关申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规定,感觉更像是一份保证书,保证不再生第二胎。虽然违反这个保证在这个《光荣证》的规定里也没什么更严厉的处罚,处罚好像主要是在上户口等其他的方面。

 

虽然我和老婆还没有第二胎的计划,但是这个证让我感觉心里很不舒服。

 

还生不生是我的权利,我没理由为了一个所谓的《光荣证》去主动放弃我的权利。

 

而且我认为鼓励独生子女也是既不经济一种做法,我家宝宝才两个多月,就已经很多衣物穿不上了。如果之后还有孩子,这些不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嘛?

 

更重要的是,第一个孩子父母都没经验,好容易养了第一个孩子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之后,却没有更多的小宝宝来抚养了,这不是更大的浪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