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描写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戏剧》之我见(原创27)


由于詹姆士一世的封建王朝更趋反动,莎士比亚在第三时期的创作(1609——1613)中发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愈加难以弥合,在现实社会中难以找到能够实现他的爱情理想的国土,而他又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于是他转向传奇剧的写作。他把人文主义希望寄托在超现实的理想世界,以幻想的乌托邦为特征,以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来解决生活矛盾,来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用道德的感化,用宽容和谅解用超自然的力量使坏人悔悟。

因此,在《暴风雨》中,让茫茫的大海上出现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岛,让在仙岛上相遇的米兰达公主与落难王子腓迪南真诚相爱,结成眷属。莎士比亚在这最后的“诗的遗嘱”中,再一次肯定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道德观念。《冬天的故事》、《辛白林》中的爱情描写,有些类似《奥瑟罗》,是嫉妒与信任受到欺骗的故事。但是在偶然的转机下,使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发生了意外的转化,真情终于发现,恶人得到惩罚和谅解,爱情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几部剧继续歌颂美好的爱情,谴责恶势力对美满姻缘的破坏。创作体裁由喜剧而悲剧而传奇剧,是莎士比亚对现实生活发展变化的不断认识的结果。所以他由乐观的肯定、赞美转为愤怒的批判,进而又转为超现实的幻想。

这种阶段性的变化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的矛盾和变化。也正如莎士比亚自己提倡的创作目的那样:“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自己演变发展的本来面目”(《哈姆雷特》)。